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88 lines (126 loc) · 9.17 KB

MongoDB_复制.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88 lines (126 loc) · 9.17 KB

MongoDB Replication

一、副本集
        1.1 复制功能
        1.2 仲裁者
二、故障发现与恢复
        2.1 故障发现
        2.2 优先选举
        2.3 投票成员
三、搭建副本集
        3.1 下载并解压
        3.2 配置环境变量
        3.3 修改配置
        3.4 启动服务
        3.5 配置副本集
        3.6 查看副本集情况

一、副本集

1.1 复制功能

为保证数据安全,实现高可用,MongoDB 提供了复制功能,可以将主节点上的数据复制到多个从节点上,这样即便主节点出现异常,由于数据是以多副本的方式进行存储,仍然可以保证数据安全。一个标准的三节点副本集架构如下:

复制过程如下:

1. 初始同步

在副本集初始化时,主节点的 mongod 进程会扫描当前节点上每个数据库中的每个集合,然后将这些数据发送给从节点,进行初始化的全量复制。

2. 同步复制

从节点在初始化完成后,不断同步地复制主节点的 oplog 数据。oplog (操作日志) 是一个特殊的集合,它存储了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操作记录。oplog 中的每个操作都具有幂等性,即每个操作对目标数据集无论是应用一次还是多次,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

3. 异步执行

MongoDB 按 namespace 或 document id 对每批操作进行分组,并使用不同的线程应用每组操作,同时 MongoDB 会严格按照原始写入顺序将写入操作应用于从节点上的文档。

1.2 仲裁者

除了可以将正常的 mongod 实例添加到副本集外, 还可以将额外的 mongod 实例添加到副本集作为仲裁者。仲裁者不承担数据的读写操作,它只用于响应选举请求并参与仲裁。因为它不存储数据,所以可以占用更少的服务器资源,如果你的副本集具有偶数个成员,可以通过添加仲裁者来保证有效选举。

虽然仲裁者可以占用更少的服务器资源,但是由于其并不存储数据,所以对数据的安全性并不能起到帮助作用。因此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仲裁者,同时尽量保证最多只使用一个仲裁者,即如果节点数量恰好是偶数,则添加一个仲裁者,如果节点数量是奇数,那就不需要仲裁者。

二、故障发现与恢复

2.1 故障发现

副本集的每个节点之间会维持着两秒一次的心跳检测,当从节点与主节点的通信时间超过配置的 electionTimeoutMillis 时间 (默认为10秒) 时,则认为该主节点出现故障,此时副本集会进行新的主节点选举。

2.2 优先选举

MongoDB 的选举算法会尝试让高优先级的节点优先发起选举,从而更容易在选举中胜出。如果某一个优先级较低的节点在短时间内被选举为新的主节点,这时副本集仍然会继续发起选举,直至可用的最高优先级的节点成为新的主节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优先级为 0 的成员不能寻求选举,也不能成为主节点。

2.3 投票成员

节点发起选举后,需要具有投票权的节点进行投票,当获得半数以上选票时,该备用节点可以成为新的主节点。对于一个复制集,只有处于以下状态的节点拥有投票权,这些节点统称为投票成员:

  • PRIMARY:副本集的主节点。
  • SECONDARY:处于复制状态的从节点。
  • STARTUP2:mongod 完成配置加载后,副本集的每个成员都进入 STARTUP2 状态,此时它成为副本集的活动成员并且有资格投票。然后该成员决定是否进行初始同步。如果成员开始初始同步,则成员将保留在 STARTUP2 状态,直到所有数据复制完成并构建好索引。之后成员过渡到 RECOVERING。
  • RECOVERING:当副本集的成员尚未准备好接受读取操作时,它将进入 RECOVERING 状态。处于恢复状态的成员有资格在选举中投票,但没有资格成为主节点。
  • ARBITER:ARBITER 状态的成员不复制数据或接受写入操作,仲裁者通常处于这一状态。
  • ROLLBACK:如果成员正在进行数据回滚,它就处于 ROLLBACK 状态。

除了投票成员外,那些持有副本集数据的副本,并且可以接受来自客户端应用程序的读取操作,但没有投票权的成员统称为非投票成员。出于网络通讯成本的考虑,MongoDB 的副本集最多有 50 个节点(成员),默认情况下最多可包含 7 个投票成员。投票成员和非投票成员的要求如下:

  • 非投票成员的优先级 members[n].priority 必须为 0,优先级为 0 的成员不能寻求选举,也不能成为主节点。
  • 优先级大于 0 的节点持有的票数 members[n].votes 不能为 0,该参数默认值为 1,可选值为 1 或 0。

如下示例是一个 9 个成员的副本集,包含 7 个投票成员和 2 个无投票成员:

三、搭建副本集

这里以搭建一个三节点的副本集为例,使用三台服务器,主机名分别为 hadoop001,hadoop002,hadoop003。

3.1 下载并解压

选择所需版本的 MongoDB 进行下载,下载地址为: https://www.mongodb.com/download-center/community

这里我下载的版本为 4.0.10 , 安装环境为 RHEL 7.0,下载后进行解压:

 tar -zxvf mongodb-linux-x86_64-rhel70-4.0.10.tgz -C /usr/app

3.2 配置环境变量

配置环境变量:

vi /etc/profile
export MONGODB_HOME=/usr/app/mongodb-linux-x86_64-rhel70-4.0.10/
export  PATH=${MONGODB_HOME}/bin:$PATH

使得配置的环境变量立即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3.3 修改配置

MongoDB 默认存放数据的目录为 /var/lib/mongo ,默认存放日志的目录为 /var/log/mongodb,采用 TGZ 安装包进行安装时,程序不会自动创建这两个目录,需要预先手动创建。同时由于 /var/ 下只能存放临时文件,所以这里我们使用其他目录进行存储,命令如下:

mkdir -p /home/mongodb/data
mkdir -p /home/mongodb/log

修改配置,采用 TGZ 安装包进行安装时,程序不会自动创建配置文件,需要手动创建:

vim /etc/mongod.conf

在配置文件中增加如下配置,这里的配置采用的是 YAML 的格式:

processManagement:
    # 以后台进程的方式启动 
    fork: true
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path: "/home/mongodb/log/mongod.log"
    logAppend: true
storage:
    dbPath: "/home/mongodb/data"
net:
    port: 27017
    # 如果不修改绑定IP,默认只能在本机访问数据库服务
    bindIp: 0.0.0.0
replication:
    # 处于同一副本集的所有节点需要保证副本集名称一致
    replSetName: rs0    

MongoDB 的所有配置项可以参考其官方文档:Configuration File Options

3.4 启动服务

以上配置步骤在三台主机上均相同。之后启动三台主机上的 mongod 服务,命令如下:

mongod -f /etc/mongod.conf

3.5 配置副本集

在任意一台主机上使用 mongo shell 连接到本地服务,之后直接使用以下命令配置副本集:

rs.initiate( {
   _id : "rs0",
   members: [
      { _id: 0, host: "hadoop001:27017" },
      { _id: 1, host: "hadoop002:27017" },
      { _id: 2, host: "hadoop003:27017" }
   ]
})

3.6 查看副本集情况

使用 rs.status() 命令查看副本集状态,部分输出如下。从输出中可以看到 hadoop001 为 PRIMARY 节点,而 hadoop002 和 hadoop003 均为 SECONDARY 节点,此时代表副本集已经搭建成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