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
Copy pathatom.xml
540 lines (292 loc) · 199 KB
/
atom.x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feed xmlns="http://www.w3.org/2005/Atom">
<title>Takeko</title>
<link href="/atom.xml" rel="self"/>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
<updated>2020-08-03T23:28:20.756Z</updated>
<id>https://blog.takeko.top/</id>
<author>
<name>Takeko</name>
</author>
<generator uri="http://hexo.io/">Hexo</generator>
<entry>
<title>清理低端人口</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8/04/%E6%B8%85%E7%90%86%E4%BD%8E%E7%AB%AF%E4%BA%BA%E5%8F%A3/"/>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8/04/清理低端人口/</id>
<published>2020-08-03T23:18:58.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8-03T23:28:20.756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今天在微博看到说17年北京清理低端人口事情,有人说“觉得北京不包容是不适应北京的节奏”。作为这件事的亲历者,看到这话我非常非常的愤怒。</p><p>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在外地参加婚礼,吃饭吃到一半接到领导的电话,通知我这边房子不能住了,赶紧回来找房子。因为公司租来做员工宿舍的公寓也在清退范围内,公司给了三天假让员工出去找房子,当时整个公司都快要瘫痪了,有的部门只剩了一个经理还能正常工作。</p><p>小区贴了通知三天内全部搬出去,否则断水断电。中介手里的房子都不能去看房,你去看的路上房子就租出去了,有的同事照片都不看价格都不问就直接定了。</p><p>我们还算条件比较好的,价格高点都能接受,先在朋友家借住几天也能解决。找好房子后,我们还收留了一个没租到房子的朋友,她在我那睡了三个月沙发。那几天还在路边看到过靠着蛇皮袋子睡树下的,过的更难的人我接触不到,但总有非常难的。</p><p>我安顿好了去几个被清退的小区转了转。小区里面满地垃圾,有的人进进出出一趟一趟的搬东西;有的人找不到房或者房价涨的太贵租不起,决定赖到断水断电后有人来往外轰了再想办法;听说有半夜上门赶人的(听说的不知真假);保安大哥在和搬家公司的聊天说附近的小区清出去几万人;附近有五六个被清的小区规模都不小,据说清理的原因是建筑手续不全,属于违建,但是那段时间过去后,房子依然在出租,只有房租涨了一倍。</p><p>看到好多文章为这事叫好,说是治理城市病的好举措,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但这一条政令一下,你只看到了“清理了几万人”这么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这背后可是活生生的几万人。今天的一句话牺牲的是他们,明天的一句话被牺牲掉的也许就是你。整个城市真正的问题解决了吗,比如违建的问题,违建的建筑拆除了吗,没有。只是赶走了一波人又迎来了另一波,以及房东拿到手的更多的钱。</p><p>前两天做DND阵营测试,做出来了混乱邪恶,可能是被领导的毒鸡汤影响了心情。因为她分享的鸡汤全是讲“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把公司当成自己的责任”,每次听到我都很抵触。我讨厌集体主义道德绑架,因为我不信任任何集体。在集体的利益面前,每个个体都是渺小的,你的权益、你的理想什么都不是,当需要你牺牲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把你牺牲掉。所以,自己把自己当个人吧,集体可能不把你当人的,不要太有集体荣誉感,不要在集体牺牲别人时欢呼,也许幸运了会轮不到,但谁能保证自己总是幸运的呢。</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今天在微博看到说17年北京清理低端人口事情,有人说“觉得北京不包容是不适应北京的节奏”。作为这件事的亲历者,看到这话我非常非常的愤怒。</p>
<p>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在外地参加婚礼,吃饭吃到一半接到领导的电话,通知我这边房子不能住了,赶紧回来找房子。因为公司租来做员工宿舍的
</summary>
<category term="Lif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Life/"/>
<category term="随笔"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9%9A%8F%E7%AC%94/"/>
</entry>
<entry>
<title>Mastodon瞎折腾日志01</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7/19/Mastodon%E7%9E%8E%E6%8A%98%E8%85%BE%E6%97%A5%E5%BF%9701/"/>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7/19/Mastodon瞎折腾日志01/</id>
<published>2020-07-19T14:36:38.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7-19T14:39:04.734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由于开了一段时间中继,导致服务器空间不足,根据Allen Zhong和皮君的分享,首先清理了不必要的媒体文件,然后将媒体文件上传到scaleway。</p><hr><h4 id="清理媒体文件"><a href="#清理媒体文件" class="headerlink" title="清理媒体文件"></a>清理媒体文件</h4><p>清理缓存的外站媒体文件<br><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RAILS_ENV=production /home/mastodon/live/bin/tootctl media remove --days=14</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p>清理未关联任何 toot 的“无主”媒体文件</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RAILS_ENV=production /home/mastodon/live/bin/tootctl media remove-orphans</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清理没有同本站任何用户产生关联的 toot 本身(比如跨站轴上收到的、没有本站用户转发/评论/收藏过的消息)</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RAILS_ENV=production /home/mastodon/live/bin/tootctl statuses remove</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将以上三个命令设置成每天定时执行。</p><hr><h4 id="将媒体文件上传到scaleway"><a href="#将媒体文件上传到scaleway" class="headerlink" title="将媒体文件上传到scaleway"></a>将媒体文件上传到scaleway</h4><p>过程参考了皮君的<a href="https://pullopenbluebox.wordpress.com/2020/06/13/mastodon-scaleway/"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建站日志</a>和stan的博文<a href="https://stanislas.blog/2018/05/moving-mastodon-media-files-to-wasabi-object-storage/"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Moving mastodon’s media file to wasabi object storage</a> 。过程非常详细,此处就不赘述了。</p><hr><h4 id="修改字数上限"><a href="#修改字数上限" class="headerlink" title="修改字数上限"></a>修改字数上限</h4><p>参考<a href="https://github.com/pullopen/mastodon/commit/2bf275ba3b81e4c28d817511407680b0b7abc7fe"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链接</a></p><p>修改以下三个文件:</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span class="line">2</span><br><span class="line">3</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app/javascript/mastodon/features/compose/components/compose_form.js</span><br><span class="line">app/serializers/rest/instance_serializer.rb</span><br><span class="line">app/validators/status_length_validator.rb</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随后</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RAILS_ENV=production bundle exec rails assets:precompile</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重启后修改生效。</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由于开了一段时间中继,导致服务器空间不足,根据Allen Zhong和皮君的分享,首先清理了不必要的媒体文件,然后将媒体文件上传到scaleway。</p>
<hr>
<h4 id="清理媒体文件"><a href="#清理媒体文件" class="headerlink"
</summary>
<category term="Technology"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Technology/"/>
<category term="mastodon"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mastodon/"/>
</entry>
<entry>
<title>Mastodon服务器增加swap分区</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7/16/Mastodon%E6%9C%8D%E5%8A%A1%E5%99%A8%E5%A2%9E%E5%8A%A0swap%E5%88%86%E5%8C%BA/"/>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7/16/Mastodon服务器增加swap分区/</id>
<published>2020-07-16T11:09:17.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7-16T11:11:27.281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今天把旧账号的关注导入新账号了,然后就时不时地出现暴躁小象。之前就发现内存经常处于爆炸的边缘,搜了一下增加swap分区的方法,试了一下有效果。</p><p>检查当前内存分配情况</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free -m</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img src="/images/mastodon-swap-01.png" alt=""></p><p>添加并启动swap</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span class="line">2</span><br><span class="line">3</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cd /var/</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524288</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格式化分区</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mkswap /var/swapfile</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激活</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sbin/swapon swapfile</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开机启动加载</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vi /etc/fstab</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在启动项文件中加入</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var/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img src="/images/mastodon-swap-02.png" alt=""></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今天把旧账号的关注导入新账号了,然后就时不时地出现暴躁小象。之前就发现内存经常处于爆炸的边缘,搜了一下增加swap分区的方法,试了一下有效果。</p>
<p>检查当前内存分配情况</p>
<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
</summary>
<category term="Technology"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Technology/"/>
<category term="mastodon"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mastodon/"/>
</entry>
<entry>
<title>Mastodon更新3.1.5踩坑记录</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7/13/Mastodon%E6%9B%B4%E6%96%B03.1.5%E8%B8%A9%E5%9D%91%E8%AE%B0%E5%BD%95/"/>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7/13/Mastodon更新3.1.5踩坑记录/</id>
<published>2020-07-13T14:25:28.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7-13T14:57:07.097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更新Mastodon3.1.5版本,按照document中的步骤更新,在最后重启服务的时候遇到问题,小象砸键盘了。</p><p>检查了一下mastodon-web、mastodon-sidekiq、mastodon-streaming的运行状态<br><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span class="line">2</span><br><span class="line">3</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systemctl status mastodon-web</span><br><span class="line">systemctl status mastodon-sidekiq</span><br><span class="line">systemctl status mastodon-streaming</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p>其中mastodon-web、mastodon-sidekiq的状态都是 <code>Active:failed</code></p><p>查看详细日志</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journalctl -x -u mastodon-web</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显示ruby2.6.6版本未安装 <code>rbenv: version 2.6.6 is not installed (set by home/mastodon/live/.ruby-version)</code></p><p><img src="/images/2.6.6notinstalled.png" alt=""></p><p>更新ruby</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span class="line">2</span><br><span class="line">3</span><br><span class="line">4</span><br><span class="line">5</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su - mastodon</span><br><span class="line">cd ~/.rbenv/plugins/ruby-build</span><br><span class="line">git pull</span><br><span class="line">cd ~/.rbenv</span><br><span class="line">rbenv install 2.6.6</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更新ruby依赖</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span class="line">2</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cd ~/live</span><br><span class="line">bundle install --deployment --without development test</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更新node.js依赖</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yarn install --pure-lockfile</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安装bundle和yarn</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span class="line">2</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bundle install</span><br><span class="line">yarn install</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数据库架构更新</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span class="line">2</span><br><span class="line">3</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RAILS_ENV=production bundle exec rails db:migrate</span><br><span class="line">SKIP_POST_DEPLOYMENT_MIGRATIONS=true RAILS_ENV=production bundle exec rails db:migrate</span><br><span class="line">RAILS_ENV=production bundle exec rails assets:precompile</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重启</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systemctl restart mastodon-*.service</span><br></pre></td></tr></table></figure><p>参考文章:<a href="https://fedi.dev/gytis/update-mastodon-server-instance"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链接</a></p><hr><p>顺便修改了一下CSS设置</p><figure class="highlight plain"><table><tr><td class="gutter"><pre><span class="line">1</span><br><span class="line">2</span><br><span class="line">3</span><br><span class="line">4</span><br><span class="line">5</span><br><span class="line">6</span><br><span class="line">7</span><br><span class="line">8</span><br><span class="line">9</span><br><span class="line">10</span><br><span class="line">11</span><br><span class="line">12</span><br><span class="line">13</span><br><span class="line">14</span><br><span class="line">15</span><br><span class="line">16</span><br><span class="line">17</span><br><span class="line">18</span><br><span class="line">19</span><br><span class="line">20</span><br><span class="line">21</span><br><span class="line">22</span><br><span class="line">23</span><br><span class="line">24</span><br><span class="line">25</span><br><span class="line">26</span><br><span class="line">27</span><br><span class="line">28</span><br><span class="line">29</span><br><span class="line">30</span><br><span class="line">31</span><br><span class="line">32</span><br><span class="line">33</span><br><span class="line">34</span><br><span class="line">35</span><br><span class="line">36</span><br><span class="line">37</span><br><span class="line">38</span><br><span class="line">39</span><br><span class="line">40</span><br><span class="line">41</span><br><span class="line">42</span><br><span class="line">43</span><br><span class="line">44</span><br><span class="line">45</span><br><span class="line">46</span><br><span class="line">47</span><br><span class="line">48</span><br><span class="line">49</span><br><span class="line">50</span><br><span class="line">51</span><br><span class="line">52</span><br><span class="line">53</span><br><span class="line">54</span><br><span class="line">55</span><br><span class="line">56</span><br><span class="line">57</span><br><span class="line">58</span><br><span class="line">59</span><br><span class="line">60</span><br><span class="line">61</span><br><span class="line">62</span><br><span class="line">63</span><br><span class="line">64</span><br><span class="line">65</span><br><span class="line">66</span><br><span class="line">67</span><br><span class="line">68</span><br><span class="line">69</span><br><span class="line">70</span><br><span class="line">71</span><br><span class="line">72</span><br><span class="line">73</span><br><span class="line">74</span><br><span class="line">75</span><br><span class="line">76</span><br><span class="line">77</span><br><span class="line">78</span><br><span class="line">79</span><br><span class="line">80</span><br><span class="line">81</span><br><span class="line">82</span><br><span class="line">83</span><br><span class="line">84</span><br><span class="line">85</span><br><span class="line">86</span><br><span class="line">87</span><br><span class="line">88</span><br><span class="line">89</span><br><span class="line">90</span><br><span class="line">91</span><br><span class="line">92</span><br><span class="line">93</span><br><span class="line">94</span><br><span class="line">95</span><br><span class="line">96</span><br><span class="line">97</span><br><span class="line">98</span><br><span class="line">99</span><br><span class="line">100</span><br><span class="line">101</span><br><span class="line">102</span><br><span class="line">103</span><br><span class="line">104</span><br><span class="line">105</span><br><span class="line">106</span><br><span class="line">107</span><br><span class="line">108</span><br><span class="line">109</span><br><span class="line">110</span><br><span class="line">111</span><br><span class="line">112</span><br><span class="line">113</span><br><span class="line">114</span><br><span class="line">115</span><br><span class="line">116</span><br><span class="line">117</span><br><span class="line">118</span><br><span class="line">119</span><br><span class="line">120</span><br><span class="line">121</span><br><span class="line">122</span><br><span class="line">123</span><br><span class="line">124</span><br><span class="line">125</span><br><span class="line">126</span><br><span class="line">127</span><br><span class="line">128</span><br><span class="line">129</span><br><span class="line">130</span><br><span class="line">131</span><br><span class="line">132</span><br><span class="line">133</span><br><span class="line">134</span><br><span class="line">135</span><br><span class="line">136</span><br><span class="line">137</span><br><span class="line">138</span><br><span class="line">139</span><br><span class="line">140</span><br><span class="line">141</span><br><span class="line">142</span><br><span class="line">143</span><br><span class="line">144</span><br><span class="line">145</span><br><span class="line">146</span><br><span class="line">147</span><br><span class="line">148</span><br><span class="line">149</span><br><span class="line">150</span><br><span class="line">151</span><br><span class="line">152</span><br><span class="line">153</span><br><span class="line">154</span><br><span class="line">155</span><br><span class="line">156</span><br><span class="line">157</span><br><span class="line">158</span><br><span class="line">159</span><br><span class="line">160</span><br><span class="line">161</span><br><span class="line">162</span><br><span class="line">163</span><br><span class="line">164</span><br><span class="line">165</span><br><span class="line">166</span><br><span class="line">167</span><br></pre></td><td class="code"><pre><span class="line">/*emoji enlarge written by bgme*/</span><br><span class="line">.reply-indicator__content .emojione,</span><br><span class="line">.status__content .emojione {</span><br><span class="line">width: 50px !important;</span><br><span class="line">height: 50px !important;</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emoji-mart-category .emoji-mart-emoji:hover span {</span><br><span class="line">width: 40px !important;</span><br><span class="line">height: 40px !important;</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emoji-mart-category .emoji-mart-emoji:hover {</span><br><span class="line">margin: 0 -12px;</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mastodon长图补丁 v2.1 by Shioko*/</span><br><span class="line">.image-loader {</span><br><span class="line">align-items:center;</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zoomable-image {</span><br><span class="line">display: flex;</span><br><span class="line"> height:auto;</span><br><span class="line">max-height: 100%;</span><br><span class="line"> width: auto;</span><br><span class="line"> max-width: 98%;</span><br><span class="line">overflow: auto !important;</span><br><span class="line">align-items:center;</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zoomable-image:hover {</span><br><span class="line">align-items: flex-start;</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zoomable-image img {</span><br><span class="line">max-height: 100%;</span><br><span class="line"> max-width:100%;</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zoomable-image img:hover {</span><br><span class="line">max-height: 2000%;</span><br><span class="line"> max-width:100%;</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cat ears written by dmonad & neb*/</span><br><span class="line">.notification .status__avatar::before,</span><br><span class="line">.notification .status__avatar::after {</span><br><span class="line"> display: none !important;</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tatus__wrapper .status:first-child .status__avatar::before,</span><br><span class="line">.status__wrapper .status:first-child .status__avatar::after,</span><br><span class="line">.entry.h-entry .status__avatar div::before,</span><br><span class="line">.entry.h-entry .status__avatar div::after {</span><br><span class="line"> content: "";</span><br><span class="line"> display: inline-block;</span><br><span class="line"> border: 4px solid;</span><br><span class="line"> box-sizing: border-box;</span><br><span class="line"> width: 50%;</span><br><span class="line"> height: 50%;</span><br><span class="line">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br><span class="line"> border-color: inherit;</span><br><span class="line"> position: absolute;</span><br><span class="line"> z-index: 0;</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tatus__avatar::before,</span><br><span class="line">.entry.h-entry .status__avatar div::before {</span><br><span class="line"> border-radius: 75% 0 75% 75%;</span><br><span class="line"> transform: rotate(-37.6deg) skew(-30deg);</span><br><span class="line"> right: 0;</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tatus__avatar::after,</span><br><span class="line">.entry.h-entry .status__avatar div::after {</span><br><span class="line"> border-radius: 0 75% 75%;</span><br><span class="line"> transform: rotate(37.6deg) skew(30deg);</span><br><span class="line"> top: 0;</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detailed-status__display-name {</span><br><span class="line"> overflow: visible !important;</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detailed-status__display-avatar {</span><br><span class="line"> position: relativ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detailed-status__display-avatar::before,</span><br><span class="line">.detailed-status__display-avatar::after {</span><br><span class="line"> content: "";</span><br><span class="line"> display: inline-block;</span><br><span class="line"> border: 4px solid;</span><br><span class="line"> box-sizing: border-box;</span><br><span class="line"> width: 24px;</span><br><span class="line"> height: 24px;</span><br><span class="line"> background-color: inherit;</span><br><span class="line"> border-color: inherit;</span><br><span class="line"> position: absolute;</span><br><span class="line"> z-index: 0;</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detailed-status__display-avatar::before {</span><br><span class="line"> border-radius: 75% 0 75% 75%;</span><br><span class="line"> transform: rotate(-37.6deg) skew(-30deg);</span><br><span class="line"> right: 0px;</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detailed-status__display-avatar::after {</span><br><span class="line"> border-radius: 0 75% 75%;</span><br><span class="line"> transform: rotate(37.6deg) skew(30deg);</span><br><span class="line"> top: 0;</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account__avatar {</span><br><span class="line"> border-radius: 100%;</span><br><span class="line"> z-index: 1;</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tatus__avatar:hover::before,</span><br><span class="line">.detailed-status__display-avatar:hover::before,</span><br><span class="line">.entry.h-entry .status__avatar div:hover::before {</span><br><span class="line"> animation: earwiggleright 1s infinit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tatus__avatar:hover::after,</span><br><span class="line">.detailed-status__display-avatar:hover::after,</span><br><span class="line">.entry.h-entry .status__avatar div:hover::after {</span><br><span class="line"> animation: earwiggleleft 1s infinit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keyframes earwiggleleft {</span><br><span class="line"> from { transform: rotate(37.6deg) skew(30deg); }</span><br><span class="line"> 25% { transform: rotate(10deg) skew(30deg); }</span><br><span class="line"> 50% { transform: rotate(20deg) skew(30deg); }</span><br><span class="line"> 75% { transform: rotate(0deg) skew(30deg); }</span><br><span class="line"> to { transform: rotate(37.6deg) skew(30deg); }</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keyframes earwiggleright {</span><br><span class="line"> from { transform: rotate(-37.6deg) skew(-30deg); }</span><br><span class="line"> 30% { transform: rotate(-10deg) skew(-30deg); }</span><br><span class="line"> 55% { transform: rotate(-20deg) skew(-30deg); }</span><br><span class="line"> 75% { transform: rotate(-0deg) skew(-30deg); }</span><br><span class="line"> to { transform: rotate(-37.6deg) skew(-30deg); }</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variable width*/</span><br><span class="line">div.column {</span><br><span class="line"> -webkit-box-flex:1;</span><br><span class="line"> -ms-flex-positive:1;</span><br><span class="line"> flex-grow:1</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span class="line">/*hashtag style written by slashine*/</span><br><span class="line">.mention.hashtag.status-link{</span><br><span class="line">background-color: #93AEFD36;</span><br><span class="line">padding: 0px 5px;</span><br><span class="line">text-align: center;</span><br><span class="line">text-decoration: none;</span><br><span class="line">display: inline-block;</span><br><span class="line">border-style: dashed;</span><br><span class="line">border-color: #93AEFD;</span><br><span class="line">border-width: 0.5px;</span><br><span class="line">border-radius: 5px;</span><br><span class="line">}</span><br></pre></td></tr></table></figure><hr><p>2G内存可能不太够用,有时间看看怎么解决一下<br><img src="/images/server-ram-data.png" alt=""></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更新Mastodon3.1.5版本,按照document中的步骤更新,在最后重启服务的时候遇到问题,小象砸键盘了。</p>
<p>检查了一下mastodon-web、mastodon-sidekiq、mastodon-streaming的运行状态<br><figure cl
</summary>
<category term="Technology"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Technology/"/>
<category term="mastodon"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mastodon/"/>
</entry>
<entry>
<title>中国女性的20世纪——近现代父权制研究</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29/%E4%B8%AD%E5%9B%BD%E5%A5%B3%E6%80%A7%E7%9A%8420%E4%B8%96%E7%BA%AA-%E8%BF%91%E7%8E%B0%E4%BB%A3%E7%88%B6%E6%9D%83%E5%88%B6%E7%A0%94%E7%A9%B6/"/>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29/中国女性的20世纪-近现代父权制研究/</id>
<published>2020-06-29T13:11:19.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29T13:24:35.808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4 id="概要"><a href="#概要" class="headerlink" title="概要"></a>概要</h4><p>本书从文学作品中分析了20世纪中国父权制中的代际支配和性别支配。</p><p>第一部分对父权制本质之一的代际支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重点放在了母亲导致的支配问题上。首先在第一章,以民国时期(1912-1949)婆婆压迫下位者的儿媳的案件为实例,试图就作者视为中国父权制的一大特色的“母亲的权力”进行理论性的整理。在第二章中,以母亲强迫儿子接受包办婚姻为实例,探讨母亲行使权力的具体方式。在第三章,把母亲中掌握家庭实权的“寡妇”作为形象,探讨中国文学作品是如何描写这些“恶魔般的母亲”的,并分析这些作家对于“母亲的权力”的认知和看法。最后,通过以上三章内容,总结出“强大的中国女性”这一形象产生的背景及原因,明确中国式父权制所包含的女性压迫的多重性。</p><p>在第二部分,主要就父权制的另一大本质-性别支配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不仅在文学中进行研究,同时运用社会学等领域的资料,尽可能地使男性支配女性的实际情况更具体化。首先在第四章中,概述从近代到现代,因守节与再婚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社会要求而牺牲的寡妇的实际情况,并着眼于中国社会依然残留着的传统伦理规范及支撑其存在的宗族制度,讨论束缚中国女性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压迫结构。而正是这些传统伦理规范造成了这些寡妇的不幸。在接下来的第五章中探讨在中国有史以来即存在的纳妾制度并介绍了民国时期正房与小妾的情况。并通过以上几章的内容,探讨了中国男权支配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所在。</p><hr><h4 id="观点摘录:"><a href="#观点摘录:" class="headerlink" title="观点摘录:"></a>观点摘录:</h4><ul><li><p>据资料记载,民国时期,有四成的年轻女性沦为童养媳。更有甚者,在江西省、福建省的个别县,有八至九成的女性沦为童养媳。</p></li><li><p>一旦周围人认可其行为是行使父权制的代理,即便是女性(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肆意的滥用权力。中国式父权制巧妙的利用如家伦理纲常和传统习俗、信仰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母性是受害者同时,也可利用儒家伦理纲常和传统习惯赋予其的“母性权力”来压迫作为下位者的儿媳。</p></li><li><p>中国式父权制将原本属于家长的对子女的教育权和惩戒权重的一部分以及“对媳妇的监督权”委托给了母亲,而这逐渐成为习俗,母亲早已习惯于独立行使这种“母亲的权力”了。</p></li><li><p>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历史只是父亲的历史,而不是母亲的历史,封建家长式的“母亲”并非母亲,而只是父权意志的化身,而若抽出父亲意志内涵,“母亲”只是空洞能指。</p></li><li><p>综上所述,父权制背景下的中国的母亲们在以敬爱长辈,顺从、侍奉父母本质的“孝”的思想的支撑下拥有“母亲的权威”。因此,在妻子由于某些理由被丈夫委托代行权力时,在家族和社会中已经形成了接受其行使权力的环境。表面看,这种权力是在“父亲的权力”之下,不能超越父权制的范围,但值得注意的是,像对儿媳的监督权、主婚权等受丈夫委托所获得的权力中,一部分力是由于丈夫不在、默许、不干涉或不关心所获得的。在长久的历史中,这些权力逐渐地被习惯化、常态化,从而成为了实质性的、常态化的母亲的权力。而在行使这些权力时的行为,也不一定全是作为家长代行者“所被期待的行为。如上所述,中国和西欧社会的母亲拥有的权力有很大的差异,如若无视这些差异,把欧美的理论作为普遍原理应用到中国,像西欧社会那样,把实施压迫行为的母亲“男性化”,吸收到“父亲的权力”中去,反而会使中国的父权制问题变得模糊不清。</p></li><li><p>正确认识中国父权制背景下的“母亲权力”,并对其压迫性的一面进行觉醒性批判即使切断被卷入女性间压迫构造中来的女性的负面历史的一大战略,同时也是近代知识分子们,为了自身的近代思想的存立,对传统价值的宣战。</p></li><li><p>从母亲的权力这一角度对中国式父权制的一大特征-代际支配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中国社会中,女性也可能成为压迫者。而且,伴随着权力的压迫,母亲对儿子进行强有力的支配和统治的现实情况也浮出了水面。文学作品中之所以描绘那些恶魔般的母亲,也恰恰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这种十分强大的母亲,而作家们将其理解为可以左右自身生活方式的有形的或是无形的强大力量,进而描绘出来。母性的权力这一主题,是中国的女性作家们在考虑母女关系时无法逃避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作品中,越来越多的作品通过描写晚辈的反抗行为来解构“母亲的神话”。其中尤以描写女儿对母亲的反抗行为的作品居多。要想斩断这种代代相传的循环性压迫,终结女性的负面历史–同性间压迫的历史,最终沉重打击中国式父权制的构造,就必须要让作为直接受害者的女性们站起来,为自己发声。这些作品站在性解放的基本立场上,进行了强有力的描绘和控诉。</p></li><li><p>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心理现实和外在的客观事实还是有区别的,将文学这种本身就尚需解释的东西作为实证的材料来使用确实让人不安。</p></li><li><p>尽管深知引用文学作品存在诸多危险,但仍然积极地引用文学作品,因为和数字和数据相比,文学作品最能够表现出当时人们的具体心理活动和社会环境。</p></li><li><p>一般来看,嫌弃寡妇再婚、让寡妇守节的社会风潮是从宋代开始的,但夫马进在《中国明清时代的寡妇地位和强制再婚的风俗》中指出,这种社会风潮完全渗透到整个社会,作为社会道德开始广泛发挥作用基本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p></li><li><p>按照阶层分别来看,“贫困家庭”无论有没有子嗣,为了得到再婚的聘礼(寡妇的身价),也就是为了将寡妇卖掉换钱而再婚之风盛行。在“稍微富裕一点的家庭”,尤其是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族内继承人的选定上的麻烦或是为了夺走寡妇手中的遗产,也经常强行让寡妇再婚。而当时的社会状况–为了减少口粮杀掉女童的情况导致男女比例失衡,衍生出慢性的婚龄女性不足问题,也在寡妇的再婚问题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在“很富裕的富豪家庭”,和遗产相比,再婚带来的家族颜面损失更大,所以这个阶层的寡妇基本没有收到强制再婚的困扰,反而被要求守节。如果有孩子的话,她便代替丈夫的地位,拥有极大的权力。也就是说,即使是在奖励节妇烈女、“要求守节、嫌弃再婚”的社会风潮最为强烈的明清时期,在社会中下层中仍广泛存在强迫寡妇再婚的现象,“在明末之后衍生为一种风俗,逐渐大众化、普遍化”。</p></li><li><p>那些大户人家的寡妇大都守节,这和那些被迫再婚的贫困家庭寡妇们比起来似乎遭遇更好,但守节寡妇就行是用来装点陈列柜的奢侈品,和那些因为再婚而将自己交于他人的寡妇们实则没有任何区别,她们都被当做没有个人意志(再婚与否的自由)的“东西”。</p></li><li><p>通奸又可分为有夫通奸和无夫通奸。所谓有夫通奸,是指女方有丈夫的情况,无夫通奸是指未婚女性或者寡妇。在清朝以前,这两种情况都是有罪的。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如果身体上发生关系的话,将被视为通奸罪处理。但到了民国,关于无夫通奸的认知经常变化,]912一1914年无夫通奸是无罪的,1915一1918年又变成了有罪。而且其后10年间的审判过程中对其的规定也没有明确,直到1928年国民党政府颁布的新刑法才彻底规定其为无罪行为。虽然自此之后,寡妇的恋爱不再受到法律的限制。但实际上,族规、乡规等规定却依然认定此为有罪行为,寡妇仍然要受到这些规定的审判。因为通奸罪需要当事人或其家人的告发才能够论罪,所以即使是在无夫通奸有罪的时期,发觉寡妇自由恋爱或自由结婚后,也很少寻求律法的审判,大多是在族内处理。</p></li><li><p>作者对现今社会被视为促进寡妇再婚的三大理由–一是贫困;二是人口性别比例不平衡;三是寡妇的财产权。</p></li><li><p>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基本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使在民国时期,妾作为事实上的家属的身份(准配偶)得到认同。此后的1930年颁布的《新民法》虽然消除了关于妾的规定,将妾排除在法律之外,但实际上,纳妾并没有得到禁止。因此,可以说直到1950年《婚姻法》(第一章《原则》第二条)的实施才明令禁止蓄妾,中国社会一夫一妻多妾制才退出历史舞台。</p></li><li><p>但无论蓄妾制的存在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正如近代的许多学者所指,其本质还是为了满足男性的性欲望,或是彰显男性的权力、富有等阶级优越感。一个男性同时拥有数个女性,不仅助长了女性之间的竞争,而且太高了男性的地位,过分拉低了女性地位。因此,作为性别歧视的典型–女性的地位因男性的性嗜好而定,这在研究中国父权制时是不得不讨论的课题。</p></li></ul><hr><h4 id="想法碎片"><a href="#想法碎片" class="headerlink" title="想法碎片"></a>想法碎片</h4><ul><li><p>作者认为“在丈夫不在的情况下自主的行使被自动赋予的权力,说明中国的母亲是可以依据自身的意志来采取行动的”,“<br>这些肆意用权的母亲们决不都是“被利用”而成为家长的爪牙的”。这种说法并不能说服我,没有男性个体的参与就说明没有父权制压迫的存在吗,父权思想的内化不算进行“利用”的手段之一吗?</p></li><li><p>用文学作品做论据虽然可以反映当时的一些社会现实,但总觉得不够严谨。可能是受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影响,我总觉得通过文学作品分析作者的想法有点好笑。</p></li><li><p>我觉得我不适合读分析文学作品的书,我讨厌在谈社会现象的时候谈感情,在谈论单独的人的时候要分析他的思想观念情绪,这是对个体的尊重,但是谈论整个体制的时候怎么谈感情呢。</p></li><li><p>在分析每个个案的时候,读到类似于批判的话总让我觉得不舒服,总觉得 应该批判的是社会体制,而不是其中个人,哪怕我反对父权制反对的也不是男性个体,是整体的经济文化体系。对其中一个女性个体来说,她当然可以按照自己的经历指责身边的其他个体,哪怕扩大范围攻击群体,也是受自身经历和观念的限制,虽然不理智但是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项研究来说,想以小见大一定要有数据支撑,以某个人的经历上升群体得出的结论,总觉得根基不是很稳。</p></li><li><p>为了避免和母亲对立,选择和兄长对立,这是什么骚操作,没看懂其中的逻辑。在分析母亲、儿子和妻子这三者的关系时,选了一部突出儿子受压迫的作品,对其中妻子部分描述很少,我更想看一点妻子的部分。</p></li></ul><hr><h4 id="书单"><a href="#书单" class="headerlink" title="书单"></a>书单</h4><ol><li>呼兰河传(萧红)</li><li>女兵自传(谢冰莹)</li><li>青春的梦(张闻天)</li><li>隔绝、隔绝之后(冯沅君)</li><li>茑萝集(郁达夫)</li><li>庐隐自传(黄庐隐)</li><li>孔雀东南飞(袁昌英)</li><li>金锁记(张爱玲)</li><li>女娲(徐坤)</li><li>落日(方方)</li><li>巧秀和冬生(沈从文)</li><li>祝福(鲁迅)</li><li>锁链,是柔软的(戴厚英)</li><li>未亡人(张弦)</li><li>桑树坪纪事(朱晓平)</li><li>为奴隶的母亲(柔石)</li><li>一件喜事(凌叔华)</li><li>黄霉村的故事(杨刚)</li><li>离婚(谢冰莹)</li></ol>]]></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4 id="概要"><a href="#概要" class="headerlink" title="概要"></a>概要</h4><p>本书从文学作品中分析了20世纪中国父权制中的代际支配和性别支配。</p>
<p>第一部分对父权制本质之一的代际支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重点放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读书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8%AF%BB%E4%B9%A6%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造就WOMEN-Session4未来</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28/%E9%80%A0%E5%B0%B1WOMEN-Session4/"/>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28/造就WOMEN-Session4/</id>
<published>2020-06-28T12:44:32.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29T12:49:50.651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人类与病毒,一场战争与和平的历史"><a href="#人类与病毒,一场战争与和平的历史" class="headerlink" title="人类与病毒,一场战争与和平的历史"></a>人类与病毒,一场战争与和平的历史</h5><h5 id="闻玉梅-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a href="#闻玉梅-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 class="headerlink" title="闻玉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a>闻玉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h5><ul><li>免疫”两个字是古希腊来的,就是“免除劳役”,本来你应该要去服劳役可以免除,其实这个名词是这样来的,所以人的免疫,就是跟这个病原微生物之间的斗争。</li><li>免疫是有记忆的,就像我们大脑一样,它有记忆的。我现在免疫了,我打了麻疹疫苗,以后麻疹流行的时候,我身体自然就跟它产生就恢复了我的记忆起来。</li></ul><hr><h5 id="我的”大胆”与”鲁莽”"><a href="#我的”大胆”与”鲁莽”" class="headerlink" title="我的”大胆”与”鲁莽”"></a>我的”大胆”与”鲁莽”</h5><h5 id="叶叔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a href="#叶叔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 class="headerlink" title="叶叔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a>叶叔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h5><ul><li>我就提出要做甚长基线,而且一做就做三个站,上海、乌鲁木齐跟昆明,这是一个在中国来说一个很大的三角形,全世界都没有人提。</li><li>既要支持处在贫困中,有各种生活问题的女同胞,同样也应该支持确实能够出头露面的。出头的女性越来越多的话,自然这个问题就解决。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有些实际的行动才行。</li><li>我们往往对技术有着一种盲目的信任,愿意相信技术是中立的,数据的决策更加客观,大数据更加全面。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是我们同时要意识到技术从来不是在真空,或者单纯的实验室状态下的产物,技术也绝对不是科学的应用化这么简单。</li><li>哪怕是最单纯的科学研究,也都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li><li>我们必须在对科技带来便利、变革和创新的同时,意识到科技所具有的复杂性的特点,尤其是当科技与资本、与政治的意识形态形成合谋的时候,它其实会带来非常大的欺骗性和自然而然性。</li><li>即使我们相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平权或者说提供平等的机会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技术所带有的偏见是从我们人类社会当中,不自觉地被带入进去,而不自觉地又被延续了下去。</li></ul><hr><h5 id="为什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会有性别偏见?"><a href="#为什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会有性别偏见?" class="headerlink" title="为什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会有性别偏见?"></a>为什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会有性别偏见?</h5><h5 id="陈静-南京大学艺术系副教授"><a href="#陈静-南京大学艺术系副教授" class="headerlink" title="陈静 南京大学艺术系副教授"></a>陈静 南京大学艺术系副教授</h5><ul><li>为什么?因为这就是偏见,这就是它以往的对于人、对于性别、对于年龄的偏见,促使他们在向我们的技术向我们的市场进行转化的时候,不加思索的把所有的一切,我们可能在人类社会当中已经有意识要去改变的一切,又带入到了这样的一个新世界里面。</li><li>所有的智能语音的小助手们,大家会经常听到的都是女性对不对。你会听到一个非常甜美的、非常美丽的甚至是非常年轻的一个女性声音。少女的形象出现在你的手机里。出现在你的家用的这样的一个智能电器里,出现在你各种智能化的陪伴的应用里。</li><li>我们不能说排斥人工智能,我们也不能够去一刀切地反对人工智能,恰恰相反,我们要与它们合作、要与技术合作,我们要去了解它背后的逻辑,了解它的好与坏,了解它的短处。与此同时我们要做出一些变化,做出我们的应对。</li><li>我们以我们认识的方式、我们的知识和事业塑造了新世界,但同样,我们必须要警惕,我们的新世界同样也在塑造着我们的认识。</li></ul><hr><h5 id="为何女性主角会成为科幻主流选择?"><a href="#为何女性主角会成为科幻主流选择?" class="headerlink" title="为何女性主角会成为科幻主流选择?"></a>为何女性主角会成为科幻主流选择?</h5><h5 id="陈楸帆-科幻作家"><a href="#陈楸帆-科幻作家" class="headerlink" title="陈楸帆 科幻作家"></a>陈楸帆 科幻作家</h5><ul><li>科幻小说其实长时间被视为一种大男孩儿的逃避主义文学,包括历史上有非常多的女性作家借助于男性的化名才得以发表甚至获奖。所以在我们的圈子里有一种说法叫“老白男”,也就是说在欧美的科幻圈里,长时间是被这种年纪很大的白人男性作者占据了主导的地位。</li><li>她设想了一种双性同体的一种女性的模式,她借由将男性的一些果敢独立的这种气质去融入了传统女性的一种慈爱母性的这种气质,以此来挑战父权社会里对于传统女性单一的这种想象,也就是柔弱的、被动的、敏感的、顺从的这种想象。</li><li>非常多的科幻小说,它可以想象最狂野的一种科技创新,但是它却无法去展示这样的一种新的科技对于社会所带来的影响。那么在很多的故事里人类已经可以去移居到整个宇宙享受的最为先进的这种技术以及上层建筑,但是他们却好像仍然生活在五十年代的一个美国郊区一样过着这种传统的异性恋的生活,养两到三个小孩儿,所有的性别、所有性别的关系都没有变化,这在她看来是完全不可思议的。</li><li>他在《爱死机》这样的一部Netflix的作品中有一个故事叫做《Good Hunting》, 也翻译成叫《狩猎快乐》。它其实是把中国神话里面的一个狐狸精的故事进行了改写,那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刘宇昆如何去摆脱一个男性凝视的这样一个视角,去把已经被性别染色的固有的女性的形象给它重新赋予新的含义。比如说狐狸精在我们传统的语境中往往代表着一种勾引、性感。那么在这故事里,其实它被赋予了更多的主动性。</li><li>归根到底,重要的不是女性符号化的外观或者举止,而是如何给她一个真实的选择权,如何让她回归到她真实的身份以及地位所能做出的行为举止,如何回归到一个女性真实、平等、多元的自我本身。</li></ul><hr><h5 id="未来,性别可能不那么重要了"><a href="#未来,性别可能不那么重要了" class="headerlink" title="未来,性别可能不那么重要了"></a>未来,性别可能不那么重要了</h5><h5 id="汤唯唯-造就创始人、CEO"><a href="#汤唯唯-造就创始人、CEO" class="headerlink" title="汤唯唯 造就创始人、CEO"></a>汤唯唯 造就创始人、CEO</h5><ul><li>随着越来越敏捷的开发工具的产生,我们会发现最关键的能力是两个:一个是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二个是表达信息的能力。</li><li>首先要知道如何共情,才能知道如何共创。</li><li>外部的环境瞬息万变,而如何在这种环境里面持续自己的目标,坚韧不拔,最终达成目标,这样的能力就显得尤为可贵。</li><li>在持续的变化中去寻找到不变的因子,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发现这个世界的本质。</li><li>未来是属于女性的,因为她们更擅长连接,因为她们更擅长共创,因为她们有着更强的坚韧和坚持的能力。</li><li>在我们去定义什么未来女性的时候,我们发现性别可能不那么重要了,而重要的是她们在内心如何去认知自我。</li><li>把女性这件这个词放在前面去讲,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就默认了这是一个弱势的群体,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就默认了这是一个需要被强调、需要被突出、需要去被帮助的群体。</li><li>人类的进化的最终是我们都形成了一个更好的混合体,我们既柔软又刚强,我们既坚韧又脆弱,所有的好或者不好,所有的美或者是丑,其实都是这个世界多元的一部分。</li><li>我们会越来越包容这个世界,同时我们又会越来越在意自己独有的特性。</li><li>在越来越虚拟的人类世界中,人类本身就要变得越来越善于连接,越来越善于去处理各种信息和知识,越来越明白在变化不断的世界里面,怎么去坚持自己的那一份不变。</li></ul>]]></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人类与病毒,一场战争与和平的历史"><a href="#人类与病毒,一场战争与和平的历史" class="headerlink" title="人类与病毒,一场战争与和平的历史"></a>人类与病毒,一场战争与和平的历史</h5><h5 id="闻玉梅-中国工程院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演讲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6%BC%94%E8%AE%B2%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造就WEMON-Session3突破</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28/%E9%80%A0%E5%B0%B1WOMEN-Session3/"/>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28/造就WOMEN-Session3/</id>
<published>2020-06-28T12:44:27.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29T11:48:51.312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127位当代作家性别观调查,我心目中的理想女子"><a href="#127位当代作家性别观调查,我心目中的理想女子" class="headerlink" title="127位当代作家性别观调查,我心目中的理想女子"></a>127位当代作家性别观调查,我心目中的理想女子</h5><h5 id="张莉-北京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a href="#张莉-北京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class="headerlink" title="张莉 北京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a>张莉 北京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h5><ul><li>一个文学创作者、一位作家,他(她)不能拘泥于自己的生理性别,而应该看重自己的社会性别。</li><li>“她” 诞生于现代中国,和那个 “他” 是平等的。从这个字里边,<br>我们也会看到 “她” 和 “他” 有相同的一部分,也有不同的一部分。</li><li>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有性别之分,这话当然没错。可是具体到写作本身,不能在平等的概念之下,抹杀所有书写行为的具体性。</li><li>那些反对女性写作,强调这个世界上写作没有男女之分的人,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忽视女性的具体处境?是不是为达到一种普遍的、一致的、整齐划一的标准而无视那些本来的不同?</li><li>我是人,然后是女人;我是作家,然后是女作家。</li><li>100年前,中国女性是要缠足的,而且不能上学。即使进学校也不能和男人一起接受平等教育,不能实现男女同校,可是今天我们已经实现。克服不平等和偏见,这一切需要一个过程。</li><li>全社会性别意识的改变,有时候只是在微妙的一瞬间。</li><li>尽管困难重重,一个普通人的努力也是重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性别观都不是孤立的,它是我们整个时代的文化土壤,是我们社会空气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的性别观,最终会构成我们时代的性别观。</li></ul><hr><h5 id="做公益教育,如何躬身入局"><a href="#做公益教育,如何躬身入局" class="headerlink" title="做公益教育,如何躬身入局"></a>做公益教育,如何躬身入局</h5><h5 id="潘江雪-真爱梦想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a href="#潘江雪-真爱梦想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 class="headerlink" title="潘江雪 真爱梦想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a>潘江雪 真爱梦想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h5><ul><li><p>大山深处、高原之上孩子们的境遇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上学不要钱了,偏远地区的孩子上学还能拿到补贴。教学楼修得越来越好,教室里有漂亮的书桌,操场上有崭新的篮球架。在很多地方,你可以看到当地最美的建筑就是学校。除了一对一的助学,我还能为她们做一些什么?</p></li><li><p>在城市家长调研中看到的教育焦虑,和藏区田野调查时看到的反差,让我开始反思教育的本质。这些年,通过国家持续地投入、社会各界捐资支持像“希望工程”这样的教育民间投入,已经解决了让每个孩子“能上学”的问题。但如何让每一个孩子愿意留在学校,“上好学”就成为当下最迫切的问题。</p></li><li>我希望他们长大以后,不论是在家务农,还是来城市打工,都可以自信、从容、有尊严地生活。</li><li>比起当初捐钱助学,要把帮孩子“上好学”这件好事做好,其实比想象中难。尤其是我们选择了教育公益中最难的骨头啃——帮助孩子们培养科学求真的精神、健全有爱的品格、和敢于追梦能力,以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而不是为了提高分数。这是「育人」的大问题。</li></ul><hr><h5 id="我们如何攻克血液肿瘤之首–淋巴癌"><a href="#我们如何攻克血液肿瘤之首–淋巴癌" class="headerlink" title="我们如何攻克血液肿瘤之首–淋巴癌"></a>我们如何攻克血液肿瘤之首–淋巴癌</h5><h5 id="赵维莅-上海血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a href="#赵维莅-上海血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class="headerlink" title="赵维莅 上海血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a>赵维莅 上海血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h5><ul><li>作为主任,我很幸运,我获得了小郭给我的三朵绢花。这些绢花也鼓励着我们后来很多的Car-T患者,让他们看到了生的希望。</li><li>每一位患者都鼓励着我们在医学道路上始终不懈地追求,救死扶伤,为生命护航。</li><li>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原创性、转化型、国际化的淋巴瘤研究中心,我们更希望当白衣天使插上科学的翅膀,有更多的患者能够重获新生,战胜他们的疾病。</li></ul><hr><h5 id="女人为什么不应该像男人一样恋爱?"><a href="#女人为什么不应该像男人一样恋爱?" class="headerlink" title="女人为什么不应该像男人一样恋爱?"></a>女人为什么不应该像男人一样恋爱?</h5><h5 id="吴海燕-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a href="#吴海燕-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class="headerlink" title="吴海燕 哈佛燕京学社 访问学者"></a>吴海燕 哈佛燕京学社 访问学者</h5><ul><li>这种爱情方式是不是有点耳熟?事实上,这是男人的常规操作。或者说,在社会上绝大部分人看来,这是一个成熟而上进的男人应该有的爱情观;只有罗密欧或者维特那样的少年,才会为爱情要死要活,成年男子如果这样,大概率会被瞧不起。</li><li>跨越了30年的两版《东京爱情故事》,让赤名莉香从一个爱的主体,变成了一个男人,而这就牵涉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女性要获得独立、尊严和成功,是否只能让自己变得像男人那样?</li><li>爱情其实是一种非常女性化的东西。我甚至敢说,今天我们所言说的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建构,其实主要就是由女性创造和践行的,不服来辩。即使像美剧《欲望都市》这样一个大胆前卫的作品,都不止一次的强调,女人很难像男人那样恋爱。</li><li>波伏娃认为,女性其实有很多性别上的优势。比如说,女人比男人有着更复杂的心灵活动,有更细腻的情感世界;我们热爱美好的事物;相比于男性那种狂妄的自信,女人更有同情心,也更容易变通。因此,女性的解放,不仅仅是这个性别本身的福祉,也能为整个人类带来好处。我们可以去改良那些雄性的准则,保护这个已经危机四伏的世界。</li><li>如果女人在包括爱情的各个方面,都像男人一样,这就意味着对于女性别优势的整体抛弃。</li><li>随着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灭,曾经以为只要努力什么都可以拥有的都市年轻白领女性,突然发现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盛世,会给人一种虚妄的优越感和安全感,可以把一切矛盾和问题都压下去。然而,那些问题并没有被解决,那些矛盾并没有消失。</li><li>所以不要去指责新版的莉香没有那么可爱了,对于今天的女性,妥协与取舍才是生存之道。</li><li>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解问题,当你发现一个现象或者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去站队,不要用直觉或感性去潦草地应对,而要用理性、逻辑,结合知识去深入地思考。</li></ul><hr><h5 id="改变悦他心理,女性如何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a href="#改变悦他心理,女性如何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 class="headerlink" title="改变悦他心理,女性如何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a>改变悦他心理,女性如何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h5><h5 id="三木-Yummy女性愉悦启蒙机构创始人"><a href="#三木-Yummy女性愉悦启蒙机构创始人" class="headerlink" title="三木 Yummy女性愉悦启蒙机构创始人"></a>三木 Yummy女性愉悦启蒙机构创始人</h5><ul><li>人们对于男女的欲望是有区别对待的,在这个双重标准里,女性受的性压抑更深重。一个男的可以喜欢性,一个女的就不可以喜欢性。如果一个男的喜欢性,别人顶多调侃说,你这人好色呀好流氓呀。如果一个男人有很多性伴侣,别人会说他有钱、身体好、或者长得好有魅力。但如果一个女性喜欢性,有很多性伴侣,就会被说很难听的话,比如放荡、下贱,是个坏女人。</li><li>研究证明,对自己私处感觉舒坦自在的女性,其性爱的满意程度,是不满意私处女性的61倍。如果你关心自己的脸长什么样,那你就应该关心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是什么样的,这是接受自己身体的第一步。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子,然后学会去欣赏它,学会接受这是自然的。</li><li>通过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对自己的高潮负责,而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是一个实现女性自主和两性平等的基本主张。</li><li>要想在亲密关系里创造平等、被爱感,就要学会Say No;同时也要抛开所谓的荡妇羞耻,自然地、坦荡地表达Yes。</li><li><ul><li>只有在卧室里女性能够做自己,她才可能从身体、亲密关系、公共关系里成为独立的、自主的、愉悦的个体。而人类爱欲,不只是科普与技巧,不只是色情与刺激,而是减缓、治愈人类关系中的隔阂、挫败感的一剂良方,它能帮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li></ul></li></ul><hr><h5 id="八年家庭主妇之后,我如何成为上纽大副校长?"><a href="#八年家庭主妇之后,我如何成为上纽大副校长?" class="headerlink" title="八年家庭主妇之后,我如何成为上纽大副校长?"></a>八年家庭主妇之后,我如何成为上纽大副校长?</h5><h5 id="刘虹霞-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a href="#刘虹霞-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 class="headerlink" title="刘虹霞 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a>刘虹霞 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h5><ul><li>女性自己没有必要把家庭和事业对立起来,这不是一个是否的关系,而是一个先后的关系。一个女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什么都争取,有先有后有重点。现代女性可以有成功的事业,也有圆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女性对小家庭的奉献也是对大社会的贡献</li><li>做了母亲,带了孩子,自然而然变成一个管理时间的专家,在同一个时间里可以做很多事儿,同时操作和管理多个项目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工作经历可以培养的。</li><li>妇女解放运动经常偏重数量的变化,而不是质量的变化。女性不能只是在山谷或山腰上顶天立地,也要在山尖上顶天立地,因为那里的风景独好。</li></ul>]]></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127位当代作家性别观调查,我心目中的理想女子"><a href="#127位当代作家性别观调查,我心目中的理想女子" class="headerlink" title="127位当代作家性别观调查,我心目中的理想女子"></a>127位当代作家性别观调查,我心目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演讲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6%BC%94%E8%AE%B2%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造就WOMEN-Session2偏见</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28/%E9%80%A0%E5%B0%B1WOMEN-Session2/"/>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28/造就WOMEN-Session2/</id>
<published>2020-06-28T12:44:20.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29T11:48:41.013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生物性别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又将往何处去?"><a href="#生物性别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又将往何处去?" class="headerlink" title="生物性别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又将往何处去?"></a>生物性别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又将往何处去?</h5><h5 id="王玉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a href="#王玉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 class="headerlink" title="王玉国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a>王玉国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h5><ul><li>相比无性繁殖而言,有性生殖可是真的比较麻烦。它要付出代价,其中有一点就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就提到的性选择。生物的繁殖成功,是整个物种群的向前发展,它并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胜利。很多时候,性选择就是雌性对雄性的选择。</li><li>只要这个种族是延续的,我们的基因就会存在,不过会越来越片段化,它分散到不同的个体之中去。可是说起来 究竟哪个基因是我们的呢?我们也不过是传递父母的基因,以及父母的父母的基因罢了。</li><li>有的生物还会通过环境的变化来决定性别。一些两栖类,爬行类在孵化卵的时候,如果是正常温度,雌雄的比会是1:1,但是如果温度高了或者是低了,性别就会有所不同。</li><li>研究发现,有的生物的Y染色体会越来越小,甚至整个Y染色体会完全失去。但是虽然雄的还是雄的,但是相关性别决定的方式,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li><li>Y染色体在过去的三亿年间也就是从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分开时间算起,到现在的人类已经丢失了1393个基因,平均每100万年就丢失有4.6个。因为人的Y染色体上有27个特异性的性别决定基因。这样他们就预言,男性的Y染色体很可能在500多万年内最终会消失,想一想将来如果人没有Y染色体,还是不是男性了?到那时候该怎么办呢?</li><li>总的说来,不同类型的生物的性别决定,遵循着不同的自然法则。性别受遗传支配,与性别有关的基因或染色体,便决定了后代的性别,性别也受环境的影响。性染色体确实是存在退化现象,但不同的谱系退化的速率有的快有的慢,不必过分的担忧其完全消失。</li></ul><hr><h5 id="N号房事件,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a href="#N号房事件,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class="headerlink" title="N号房事件,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a>N号房事件,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h5><h5 id="郭婷-香港大学性别研究所客座助理教授"><a href="#郭婷-香港大学性别研究所客座助理教授" class="headerlink" title="郭婷 香港大学性别研究所客座助理教授"></a>郭婷 香港大学性别研究所客座助理教授</h5><ul><li>我们通过N号房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大家会觉得问题在于东亚。我也在研讨会上曾经听过韩国学者探讨说,韩国社会如今之所以还有那么多的性别不平等是因为韩国是儒家社会,这是可能是过度简化了。</li><li>家政助手也是女性,它带来的看似解放中产女性的现象,其实是以压制压迫更大的女性这个群体为基础的。解放一小部分人,解放中产女性或者解放一个族群,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另外,中产女性看似得到解放其实也是不断的,在模拟男性精英的成功模式并没有在社会上寻找到自己的声音和自己的社会空间和成功模式。</li><li>日常点滴的累积和不作为导致了结构性暴力,能够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经年累月这样长期的作用,这样长期的伤害我们。这种日常暴力不只是一个族群对另外一个族群的不只是男性对女性的,其实也可以被内化,比如说女性也可以对女性进行压制。</li><li>把每个人的个人经历带到公共讨论之中,给我们安慰,也给我们支持。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可贵的,每个人的声音都是值得被聆听的,就是在这种聆听、鼓励、尊重、支持之中,我们把自己的故事带出来,我们彼此分享彼此的故事,彼此支持。在这种分享之中把个人经历<br>把那些不被听到的声音,带到了公共话语之中,带到了公共空间之中,也通过这样,我们一起可以做出更大的改变。</li></ul><hr><h5 id="买买买,女性真的更容易掉进消费主义陷阱吗?"><a href="#买买买,女性真的更容易掉进消费主义陷阱吗?" class="headerlink" title="买买买,女性真的更容易掉进消费主义陷阱吗?"></a>买买买,女性真的更容易掉进消费主义陷阱吗?</h5><h5 id="张晶晶-木兰图创新咨询创始人"><a href="#张晶晶-木兰图创新咨询创始人" class="headerlink" title="张晶晶 木兰图创新咨询创始人"></a>张晶晶 木兰图创新咨询创始人</h5><ul><li>李佳琦的宣讲太有诱惑力了,每当他描述一件商品的时候,你很容易就基于“这件商品我用了会怎样”的感受达到一种高潮,这种高潮甚至不需要等到快递到货,在你点击付款的那一刻就已经完成了。</li><li>也许互联网平台的算法游戏,就是新进入者也得遵守原有的游戏规则。永远不可能去改变已经被强化的算法。于是到最终,这类新进入者的内容,也逃不开平台原有的性质,于是从单一的群体强化单一的价值观,到多元的群体共同强化单一的价值观。市场游戏扭曲起女性独立来毫不费力。</li><li>女性获得独立的本质其实应当是女性获得社会的生产权,能够自由自主地去从事各种自己热爱的事业生产。我们还有很多女性经济已经独立了,可是精神还不独立的现象存在。</li><li>波伏娃有一段话,大意就是女性从出生开始,就会被无数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我们之所以在那么多诱惑中容易丧失。其实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从小被抹杀了策略感、目标感,从而丧失了自己能够主动有意识地,去追寻属于自己目标的能力。</li><li>中产女性常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想要与其他女性群体割席。例如把底层女性的境遇,归结为个体的堕落或者是出于要融入男性社会的需要。对于女性议题保持沉默,她们甚至意识不到。这本身已经是她们弱势地位的一种窘境体现,大多数时候,她们不知道沉默也是要付出代价的。</li><li>并非所有女性,一定要手挽手起来,共同突破天花板。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生活已经非常艰难的同时,一定要去关心同族的命运。可是如果这个社会上,最具有潜力的女性群体,止于追求和维护一种符号式的生活,并且因为自己暂时的安全而保持沉默。那么所有的独善其身,到最后都会沦为一厢情愿的幻想。</li><li>80%的女性在结婚之后,对于孩子的教育,健康以及家人的健康的消费是相当精明的。你看那些妈妈们,在妈妈群里说的攻略真的堪比论文,因为她们有了明确的家庭责任和教育子女的目标以及期望。</li><li>没有完整自己走过一条路的人,无法真正坚持自己的选择。</li><li>一旦我们能够获得自信,重建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我们和物品、和消费的关系,也会变得更有建设性。</li><li>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从来不是两难的选择。</li><li>当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仅仅因为30岁了还驻颜有术,30岁了还能上舞台蹦蹦跳跳,30岁了还那么有个性就被我们狠狠追捧的话,那么我们的未来一样不会明朗。</li><li>今天中国女性的消费问题,本质是中国女性群体何去何从的问题,是我们仍然在苦苦追寻自身价值问题。</li></ul><hr><h5 id="狂热的粉丝,正在通过偶像构建什么?"><a href="#狂热的粉丝,正在通过偶像构建什么?" class="headerlink" title="狂热的粉丝,正在通过偶像构建什么?"></a>狂热的粉丝,正在通过偶像构建什么?</h5><h5 id="郑熙青-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十余年资深粉丝"><a href="#郑熙青-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十余年资深粉丝" class="headerlink" title="郑熙青 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十余年资深粉丝"></a>郑熙青 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十余年资深粉丝</h5><ul><li>喜爱流行文化、喜欢明星的粉丝,通常都会受到现实的学院体制和大众文化的鄙视,正是因为粉丝的爱好缺乏社会资本,是没有深度的娱乐。</li><li>在男性主导的父权社会中,很难有纯粹女性视角,满足纯粹女性欲望的文字…….</li><li>同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女性的欲望和意识。</li><li>异性恋关系如果出现在一个事业的场合中,那就一定会坍缩到家庭领域,也就一定又回到家庭的鸡毛蒜皮中,其实人们并不是很愿意看。</li><li>某种意义上,同人是一种清醒时的奇诡梦想,能满足粉丝无法满足的欲望,可以克服所有的意难平。它是一些人的抗抑郁药,一些人每天必需的维生素。也是一种女性在想象世界里,为自己和他人建立的友爱的、不为利益的乌托邦。</li></ul><hr><h5 id="性别关系、家庭、婚姻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 href="#性别关系、家庭、婚姻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lass="headerlink" title="性别关系、家庭、婚姻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性别关系、家庭、婚姻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h5><h5 id="周如南-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a href="#周如南-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class="headerlink" title="周如南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a>周如南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h5><ul><li>当家庭领域和公共领域没有明显分别的时候,男女较为平等。当公私区分比较差异化的时候,公共活动可以获得更高的声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采摘社会,也就是我们讲到的采食社会,反而是性别是相对平等的一个时代。</li><li>工业社会当中的性别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也要把它分开来讲,比如在一个中上层,中产阶级以上。传统的观念仍然是女人的位置在家里,而在底层。因为在底层人民的生活当中,男人、女人、孩子都要去劳作,反而性别相对更加平等。</li><li>父权社会当中,你可以看到女性结婚以后,往往会我们叫做从夫居,和丈夫居住在一起。从而远离了她自己的这样直系亲属和血亲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她的社会支持变得相对的薄弱,所以更加容易遭受到父权的,以及家庭的暴力的侵害。</li><li>性别既是生理的,更是社会的,但本质上它是政治的,是关于权力的。</li><li>工作将会决定我们居住的地方,使我们越来越远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家族、我们的村庄。</li><li>家庭将会成为爱情的坟墓,还是家庭终将成为性别关系的最终归属?</li><li>大部分人类的文化当中都是父系继嗣,也就是单系继嗣当中的父系血统,这种传统就是今天我们女性权力不平等的结构性历史性根源之一。</li></ul>]]></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生物性别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又将往何处去?"><a href="#生物性别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又将往何处去?" class="headerlink" title="生物性别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又将往何处去?"></a>生物性别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又将往何处去?</h5><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演讲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6%BC%94%E8%AE%B2%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造就WOMEN2020-Session1定义</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28/%E9%80%A0%E5%B0%B1WOMEN-Session1/"/>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28/造就WOMEN-Session1/</id>
<published>2020-06-28T12:44:06.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29T11:45:39.604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女性的自我想象:落网之处?逃逸之处?"><a href="#女性的自我想象:落网之处?逃逸之处?" class="headerlink" title="女性的自我想象:落网之处?逃逸之处?"></a>女性的自我想象:落网之处?逃逸之处?</h5><h5 id="戴锦华-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文化研究学者"><a href="#戴锦华-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文化研究学者" class="headerlink" title="戴锦华 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 文化研究学者"></a>戴锦华 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 文化研究学者</h5><ul><li>它必然使得作为人类一半的女性,必然深刻地在这一场技术革命的冲击之下遭受冲击,经历一个重新的自我定位、社会定位,经历一个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女性与他人、女性与社会之间的一个再度的定位过程。</li><li>新文化、新技术、新的文化生态、网络空间,究竟打开了越来越多的女性的逃逸之路,还是布设了越来越多的陷阱,使我们不断地迷失和陷落。</li><li>因为女性是人类的一半儿,所以女性势必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民族、种族、区域、阶级、肤色的议题之间,每一个关于这种议题,如果缺失了女性的层面,它会是一个伪命题。</li><li>他们会利用女性是人类的一半,女性是千差万别的、高阶级的、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成功女性和沦落在底层的残疾人的年老的边缘的女性之间没有共同之处,来作为一个取消女性命题的逻辑的借口。</li><li>阅读者不单纯是阅读者,她们在网络的制度当中成为具有高度的谈判资格的一个介入者和谈判者。</li><li>今天当你对某一种现象深恶痛绝,愤而投身于网络的战争的时候,对不起,你在为你的敌手贡献流量,这意味着他的资本的滚动和资本的升值。</li><li>女性主义的前提是反本质主义,是尊重差异,女性主义的前提是,尊重男性与男性之间的差异,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是平等,而不是我有钱我有权,我就可以把对方客体化。</li><li>如果我们在这儿落网的话,我们可以在这儿再度逃离,如果我们在这儿撞到了一个墙壁的话,那么也许这面墙壁是可以被击破的。而从这儿,我们赢得的不仅仅是性别的解放,而且是未来 是时间,是历史 是可能性 。</li></ul><hr><h5 id="非典、汶川到援鄂,三次奔赴救援前线的经历如何改变了我"><a href="#非典、汶川到援鄂,三次奔赴救援前线的经历如何改变了我" class="headerlink" title="非典、汶川到援鄂,三次奔赴救援前线的经历如何改变了我"></a>非典、汶川到援鄂,三次奔赴救援前线的经历如何改变了我</h5><h5 id="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援鄂医疗队队长"><a href="#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援鄂医疗队队长" class="headerlink" title="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 援鄂医疗队队长"></a>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 援鄂医疗队队长</h5><ul><li>凌晨4点,我们到达了武汉的火车站。一个人都没有,整个武汉是一片静默,我们感觉空气中都似乎漂浮着是病毒,那个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非常的肃穆。</li><li>我们那个时候体会到的是生命的脆弱和这种突然间的不确定性带给我们的打击和无力感。</li><li>有时去治愈,时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就是我们护士工作的一个常态。护士工作真的很平凡,但没有一个职业能让我有这种挽救生命之后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li></ul><hr><h5 id="中国3500万家政女工,她们是怎样一群人?"><a href="#中国3500万家政女工,她们是怎样一群人?" class="headerlink" title="中国3500万家政女工,她们是怎样一群人?"></a>中国3500万家政女工,她们是怎样一群人?</h5><h5 id="梅若-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创始人、主任"><a href="#梅若-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创始人、主任" class="headerlink" title="梅若 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创始人、主任"></a>梅若 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创始人、主任</h5><ul><li>在中国有3500万家政工,主要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济南等大中城市,她们基本上都是女性,大多来自于农村,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li><li>家政工正是以一种无声的劳动创造着上万亿的产值,参与推动中国几十年的城市化的发展,但她们却像城市里的隐形人,常常被主流的叙事所忽视,她们背后的故事也不为大众所知。</li><li>她们劳动的身体其实是常年是不休息的,但是她们被人尊重、被人认可的劳动尊严,包括她们因情长期分离带来这种情感的需求以及她们的性的需要,其实是不被看见的。</li></ul><hr><h5 id="每30秒就有一个出生缺陷的孩子坠地,我们该怎么办?"><a href="#每30秒就有一个出生缺陷的孩子坠地,我们该怎么办?" class="headerlink" title="每30秒就有一个出生缺陷的孩子坠地,我们该怎么办?"></a>每30秒就有一个出生缺陷的孩子坠地,我们该怎么办?</h5><h5 id="崔澜馨-北京春苗基金会创始人-秘书长"><a href="#崔澜馨-北京春苗基金会创始人-秘书长" class="headerlink" title="崔澜馨 北京春苗基金会创始人 秘书长"></a>崔澜馨 北京春苗基金会创始人 秘书长</h5><ul><li>每30秒,就有一个出生缺陷疾病的孩子咕咕坠地。在中国的重病儿童除了面临死亡的威胁,疾病的痛苦之外,他们还面临难以想象的社会问题。</li><li>不接受治疗就是等死,这是一种忽视型的照顾,这种情况就叫事实性放弃,而且这种情况没有统计数字。</li><li>在我们的救助过程中,我们跟医护团队都不是上帝,更不是救世主,我们必须分得清哪些是我们帮助他的,哪些是需要他们自己去承担的。</li></ul><hr><h5 id="二胎,如何改善随之而来的母职惩罚?"><a href="#二胎,如何改善随之而来的母职惩罚?" class="headerlink" title="二胎,如何改善随之而来的母职惩罚?"></a>二胎,如何改善随之而来的母职惩罚?</h5><h5 id="沈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a href="#沈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class="headerlink" title="沈洋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副教授"></a>沈洋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副教授</h5><ul><li>女性在婚育之后,承担了家庭中更多的无偿劳动,而这很可能会影响个人事业发展。家务和生育等,是被所谓的“爱与母性”掩盖的无偿劳动。</li><li>目前的性别分工对丈夫也有毒,社会或者家庭对于父亲赚钱能力的期待过高,对于父亲的育儿参与率期待过低,会造成父亲的经济压力和职业压力过大。</li><li>各位职场妈妈或许可以对丈夫提出更高的要求,各位单身女性在择偶时可以加上“愿意参与家务和育儿”这一条。</li></ul>]]></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女性的自我想象:落网之处?逃逸之处?"><a href="#女性的自我想象:落网之处?逃逸之处?" class="headerlink" title="女性的自我想象:落网之处?逃逸之处?"></a>女性的自我想象:落网之处?逃逸之处?</h5><h5 id="戴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演讲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6%BC%94%E8%AE%B2%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父权制与资本主义ch13-尾声-寻找女权主义者的另一种选择</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5/Patriachy-Capitalism-ch13/"/>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5/Patriachy-Capitalism-ch13/</id>
<published>2020-06-15T14:15:25.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16T10:29:10.702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国家、企业、家庭–革新的时代"><a href="#国家、企业、家庭–革新的时代" class="headerlink" title="国家、企业、家庭–革新的时代"></a>国家、企业、家庭–革新的时代</h5><p><img src="/images/nation-enterprise-family.png" alt="国家、企业和家庭"></p><ul><li>正如“近代家庭”是资本主义与家庭达成历史性妥协的结果, “近代国家”也是资本主义与国家达成历史性妥协的结果。但倘若我们说,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国家论却不存在马克思主义家庭论,那么就意味着马克思知道国家是人为创造之物,但他却将家庭看成“自然”之物。也就是说,谈论家庭时的禁忌远比谈论国家时的要更多。而正是女权主义,打破了这种禁忌,并揭露了家庭这种人为制度中所存在的“不自然”之处。</li><li>女权主义引入了“性”这一视角,因此它可以尝试做横跨各个领域的总括性分析。也正因为女权主义引入了“父权制”这一性统治的概念,因此女权主义的探讨对象不只是父权制资本主义,它还可以涉及父权制式的国家以及父权制式的企业组织等相关问题。但是,从性统治这一分析视角出发,其本身也存在着局限。因为女权主义并不涉及种族主义以及年龄歧视等问题。而将女权主义称为“所有歧视”的解放理论,这其实是一种越权行为。女权主义虽然在性统治问题上进行了彻底的讨论,但却没有解明种族歧视的运作机制。正因如此,当下女权主义需要做的是,提出一种兼容国家主义、种族主义、年龄歧视等其他各种关于歧视的理论,并构筑起一套有关压追机制的多元化理论。</li><li>与其批判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将“市场和家庭的理论”二元论化,不如应该将眼光投向包含国家、人种等要素的更多元的理论。经济语言至多不过是进入近代之后的市场经济语言而已。与其试图用经济语言将一切事物进行一元化的描述,倒不如去探讨市场与市场外部问题–市场是如何被市场外部领域包围着的?而市场又是如何依存于市场外部领域的?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取代市场和资本主义的另一种“经济”方式。而女权主义就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所提供的一种方法。</li></ul><h5 id="批判经济学"><a href="#批判经济学" class="headerlink" title="批判经济学"></a>批判经济学</h5><ul><li>女权主义挑战的是以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概念本身,以及对此并未提出疑问的“经济学”。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共享了“批判经济学”,但女权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学”的批判不彻底,至少它对于家庭这一再生产领域表现出了视若无睹。</li><li>在过去的20年间,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不断地对经济学提出了批判,他们相继提出了“家务劳动”、“无偿劳动”、“父权制”、“再生产”等相关概念。这些概念对解决当下女性的问题是不可或缺的分析概念。至此,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拥有了一定的解析能力,并做出了对理论进行补充的贡献。</li><li>女权主义者将“家务”定义为“劳动”(无论“家务”是有使用价值的生产还是有交换价值的生产),即便我们暂且不谈这种分析概念对女权主义者意识的形成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单单将“劳动”这一概念所拥有的各种属性都纳入分析领域,这种做法的贡献就不容小觑。</li></ul><h5 id="对劳动概念的再探讨"><a href="#对劳动概念的再探讨" class="headerlink" title="对劳动概念的再探讨"></a>对劳动概念的再探讨</h5><ul><li>人口学将生殖看作是“人口资源”的“生产”。这种观点是在近代形成期出现的。而将性看作是为生殖目的服务的一种生产至上主义的性爱观,这也是近代所特有的。</li></ul><h5 id="“自由劳动”与“脱离劳动的自由”"><a href="#“自由劳动”与“脱离劳动的自由”" class="headerlink" title="“自由劳动”与“脱离劳动的自由”"></a>“自由劳动”与“脱离劳动的自由”</h5><ul><li>由“脱离劳动的自由”来代替“自由劳动”,并且针对“人类的本质是劳动”这一命题,他颠覆以往的观点,提出了“人类的本质是非劳动”。然而,在“劳动”与“非劳动”之间出现的这种反复摇摆,只会使得讨论再次走人死胡同。我们需要的并非是“脱离劳动的解放”,而是“脱离’劳动,这一概念的解放” 。并且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把人类活动(activity)划分为“劳动”和“非劳动”的这种观点。</li><li>从“非劳动”的角度将“劳动”相对化,这种反复摇摆的做法使我想起了女权主义者们。他们对“家务劳动”这一概念在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两极之间不断变换。只要将再生产劳动定义为父权制下的、无偿的劳动,那么“家务劳动”对女性而言便是极度的异化劳动。这种拒绝劳动异化的方式,正如达拉·科斯塔所说,看上去只不过是一种女性“拒绝家务劳动”的战略式罢工而已</li><li>对家务劳动的两极评价,影响着对作为家务劳动者的“家庭主妇”是否具有“革命性”的判别,两者息息相关。家庭主妇应当被看作是“最为落后的”、“最被异化”的人,还是”最为解放的”、“最为自由的”人呢?对于她们的评价在这两种观点之间反反复复、摇摆不定。如果让我来回答的话,我认为,上述两极分化的观点不过是用相同理论所组成的盾牌的两面而已。<br>要想反驳十分简单。第一,家务劳动只要也是劳动,它就不可能是非劳动”。第二,就所谓“生产使用价值”的这种说法而言,在资本主义的语境下只不过意味着家务劳动“不生产交换价值”而已。第三,处于父权制资本主义下的家务劳动不可能脱离生产劳动而实现一个人的“自由” 。许多学者都十分欣赏以下这种看法,即“只有家庭或是私领域才能提供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唯一不被异化的空间”。但反言之,所谓的“避难港湾”对女性和孩子而言,瞬间就可以摇身变为“压迫和暴力的专制王国” 。如果生产劳动会被异化,那么家务劳动也同样也会被异化;相反,如果家务劳动带有喜悦和自我实现的意义,那么生产劳动应该也有。生产劳动与家务劳动,无论将哪一方特权化都是错的。劳动划分本身,以及使“劳动”和“非劳动”这种划分成为可能的“劳动”这一概念才是问题之所在。</li></ul><h5 id="“劳动”的颠倒"><a href="#“劳动”的颠倒" class="headerlink" title="“劳动”的颠倒"></a>“劳动”的颠倒</h5><ul><li>安永:人类……在被诅咒的“劳动”和“分娩”之中,不断进行着生命的生产与再生产。如此一来,“劳动”和“分娩”就不仅仅是平行的两件事了,甚至可以说“劳动”的原型就是“分娩”。因此,男人们每天不得不经受着阵痛。他们虽然免于分娩的痛苦,但不得不每日生产“生命之粮” 。</li><li>当劳动力开始转变为商品,当劳动成为为了资本而存在之物的时候,劳动”概念便产生了颠倒。当生产被置于崇拜的错觉之下时,包括再生产之内的一切都不可能逃脱这种颠倒。倒不如说,在家庭性”(domes-iy)这一领域中,一旦把“女人所从事的活动”用“再生产”这一术语来表述,就能明确再生产究竟从属于(subject)什么了。如此一来,一切颠倒便开始了。在父权制资本主义之下,只有一人户才能逃离压迫,一人户的家庭宛如是自由的“避难港湾”,这种说法是毫无道理的。”家庭性”亦是如此,它使女人处于从属地位,将孩子视为“人的资源”。而这种想法更是一种严重的颠倒和倒退。“再生产论”不正是解析了这种颠倒是基于何种机制而形成的,以及明确了这种倒退的最终走向吗?我们无法通过“生产论”来突破“生产”的难关,也无法通过“再生产论”来突破“再生产”的难关。</li><li>女权主义必须要做的是去质疑表述女性经验的概念是否恰当,并去改变产生这种概念的基础。这样一来,只有当我们使用这些概念并试图淋漓尽致地表述女性经验时,这些概念的局限性才会显现出来。</li></ul><h5 id="女权主义者的另一种选择"><a href="#女权主义者的另一种选择" class="headerlink" title="女权主义者的另一种选择"></a>女权主义者的另一种选择</h5><p>我们并不是将“女性的经验用男性的语言来表述”,而是当“男性所做之事可以用女性的语言使其相对化”这种行为成为可能之时,只有这时,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局限之处,准确来说,处于资本主义与父权制中的女性经验,才第一次能够脱离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语境,并找到另一种选择吧!</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国家、企业、家庭–革新的时代"><a href="#国家、企业、家庭–革新的时代" class="headerlink" title="国家、企业、家庭–革新的时代"></a>国家、企业、家庭–革新的时代</h5><p><img src="/images/nati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读书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8%AF%BB%E4%B9%A6%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父权制与资本主义ch12-家庭的革新II</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5/Patriachy-Capitalism-ch12/"/>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5/Patriachy-Capitalism-ch12/</id>
<published>2020-06-15T14:15:16.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16T10:29:03.748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p>关于日本式“家庭的革新”的两个保留意见:</p><ol><li>为了维系丈夫单方收入所支撑起的近代父权制,市场除了将家庭主妇变成劳动者外,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引进移民劳动者。</li><li>“中断一再就业”型家庭主妇的劳动者化所带来的影响。</li></ol><h5 id="移民劳动者"><a href="#移民劳动者" class="headerlink" title="移民劳动者"></a>移民劳动者</h5><p>为了维系丈夫单方收入所支撑起的近代父权制,市场除了将家庭主妇变成劳动者外,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引进移民劳动者。</p><ul><li>达拉·科斯塔认为,女性转变为劳动者,这也是“拒绝生育”斗争所来带的结果之一。所以,在劳动市场上的移民劳动者们,他们的竞争对象还包括了女性所生下的孩子。</li><li>移民政策有两种方式来引入外国劳动力:一种是引进“在国内拥有无可替代特殊技能的”外国劳动力;另一种是引进在国内虽然并非无可替代,但谁都不愿做的底层非熟练劳动力[二神, 1986]。目前日本的劳动市场对于前者是有条件的“开放”状态,但对于后者仍旧处于严格的“锁国”状态。实际上,劳动市场“开放”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收购这种非熟练低工资的劳动力(cheap labor ) 。</li><li>女性转变为劳动者,这种转变并非来自熟练部门,而主要来自非熟练部门对劳动力匮乏的要求。如此一来,在非熟练部门工作的女性(以及年轻人)劳动力和移民劳动力直接在劳动市场上展开了竞争。</li><li><p>我在这里要批判这种社会共识,也就是女人进入职场会抢夺男人的工作机会。同理,我也同样批判这种说法:移民劳动者会导致本国劳动者的失业率上升;而正是这种看法为德国发生的排挤移民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我认为,对于女人和移民的这种攻击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无端指责。实际上,在德国,像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移民劳动者,他们从事的是德国人不愿去做的低工资且不划算的非熟练劳动部门,如清洁工和体力劳动者等等。而德国人的高失业率则集中在高学历且年轻的劳动者身上。他们这些拥有高学历的劳动者并不会与移民劳动者在非熟练部门中产生竞争,也就是说,移民者们并没有夺走德国人本应有的就业机会。</p><p> 同理,家庭主妇劳动者取代的并不是男性家长劳动者原来所从事的职位。在超市收银台收款或是在服务业做着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她们所做的工作是男性劳动者曾经从事的职业吗?这些职位都是在科技发展中新兴的、为女性所准备的且以往未曾出现的就业机会。这些职位也是男人们绝不会想要从事的工作。</p></li><li>在大多数情况下,女人与男人,或是移民与本国人,他们之间并不发生竞争关系。只有将日本的劳动市场看作是一种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时,日本社会才会导致大量家庭主妇变为劳动者。</li><li>从劳动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上来看,如果家庭主妇劳动的出售价格A高于家务劳动的购入价格B,那么主妇就会变为劳动者,反之,若价格B高于价格A,那么家庭主妇就会留在家庭。也就是说,家庭主妇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偏差在这里起着决定性作用。家庭主妇劳动虽然是家庭主妇所进行的劳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家务劳动。反之,家务劳动未必一定需要家庭主妇来做。也就是说,这里的家务劳动只是目前这一时间点上的、偶然的活动,它是以“家庭主妇”为名的女人作为质量参差不齐的劳动力所从事的工作而已。</li><li>中层家庭依靠丈夫单方收入来生活,它维持着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上层家庭男女平等-实际上是无论男女都能免于家务劳动所带来的负担,而上层家庭的双方都在工作,也就是说家庭有双份收入(double career-doubleincome ),而这两种家庭之间产生了差异。这种“中层”与“上层”之间的差距,虽然原来仅仅是由于丈夫的收入而产生的,但是现今由于有能力的妻子能赚取与丈夫相同的年收人,这使得这种差距一下子扩大了’。也就是说,现如今已经出现了亚洲型的阶级结构,即比起社会性别差异的因素,阶级因素才是决定性变量。而阶级因素使得每个家庭的亚文化也产生了差异。“一旦结婚(都)会变为家庭主妇”的这种意识形态的全局式观点也坍塌了。女人们能够花费比自己工资更低的成本来购买家庭劳动服务,这使得她们向劳动者转化,相反,对于那些无法购买小于或等于自己劳动薪金的家务劳动的女性而言,她们则会留在家中。处于经济阶层较低的、“不得不工作”的女人们,她们拿着与家务劳动者同样的工资,不仅要承担自己家庭中的家务劳动,还要从事雇佣劳动。如此一来,经济阶层决定了夫妻家庭亚文化的现状。承担家务劳动使得男女共同成为最小单位的双职工夫妻,也就是丈夫工作、妻子做家务-传统型性别角色分工。但家庭主妇劳动者肩负起了来自家务和雇佣劳动的双重负担的压迫。这样一来,传统型“近代家庭”不再是家庭的唯一模式。</li><li>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家务劳动在所有劳动之中处于最底层的位置。只要市场将家务劳动的价格控制在最低限度,女人们就会让其他人来代替自己,也就是让那些从事着不如家务劳动的职业的劳动者们来代替自己,而她们自己则进入市场出售自己的劳动力。在资本主义强行树立的“经济原则”面前,社会性别的文化规范和“家务是有价值的劳动”这种家庭主妇意识形态的呼声都相形见绌了。</li></ul><h5 id="“中断-再就业”型的阴谋"><a href="#“中断-再就业”型的阴谋" class="headerlink" title="“中断-再就业”型的阴谋"></a>“中断-再就业”型的阴谋</h5><ul><li><p>日本大多数女性则是在育儿期中断工作,并在后育儿期再就业,从事非全日制型工作。</p><p> 在除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之中,即便是处于分娩育儿期的女性,她们也不会中断工作,而是继续从事全日制型工作。</p></li><li><p>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地发挥女性的最大效用。这些国家为了使女性的再生产劳动负担降到最低,从而让女性能够成为生产劳动者,积极推进再生产的社会化。这使得中国、苏联的女性劳动力比率在各个年龄阶级上并没有表现为包括分娩育儿期呈现的低谷状态的M字形。这些国家的女性劳动力比率模式无限接近于男性劳动力比率模式。</p></li><li>由于自由放任主义的市场原理使得再生产成为私人之事,美国的资本家以及他们所处的资本主义型国家都对国民的分娩育儿采取不干涉原则。也就是说,国家不会介人再生产,也不会对再生产提供任何援助。而美国的公共托儿设施的不完备以及贫困也是可想而知的。</li><li>我们也可以把已婚女性劳动力比率上升的这种现象称为专职主妇向兼职主妇的转化。 第一种兼职主妇就是以家庭劳动为主、以雇佣劳动为辅的已婚女性,第二种兼职主妇则是以雇佣劳动为主、以家务劳动为辅的已婚女性。第一种兼职主妇基本上与“中断一再就业”型非全日制劳动者的人生轨迹相一致;第二种兼职主妇则对应的是在育儿期未中断工作的全职劳动者。当下,日本的专职家庭主妇正逐渐向第一种兼职主妇转变。在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地区,如欧美、亚非诸国正在向第二种兼职主妇转变。</li></ul><h5 id="再生产的QC思想"><a href="#再生产的QC思想" class="headerlink" title="再生产的QC思想"></a>再生产的QC思想</h5><ul><li>资本主义并不愿意支付再生产费用,而这一事实在“家庭危机”之中已逐渐露出马脚。对资本主义而言,父权制只会增加成本,但即便这样,还要继续维持父权制的理由又是什么呢?纳塔利·索科勒夫指出,女性解放的对策就存在于资本主义与父权制之间的辩证法中,即两者既协调又存在着矛盾。倘若如此,那么“家庭革新”的时代就是迫切需要重新协调资本主义与父权制关系的时代,因此,这个时代正是争取女性解放的绝好时机。</li><li>日本的资本主义以第一种兼职主妇化这种不彻底的形式支撑着父权制(即日本式的家庭制度)。我认为这表现在它对再生产品质管理(QC,Quality Control )思想所发挥的作用上。日本式家庭制度虽然没有对作为妻子这一角色的女人提出很多要求,但它要求女人作为母亲要自我奉献(self devotion ) ,而这才是这一制度的核心之所在。在核心家庭化和低生育的进程中,女人作为母亲的角色反而被逐渐强化了。让女人成为再生产者,这种思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逐渐被推进至极限,而这正是近代父权制所设下的圈套。</li><li>伴随着“近代”化的发展,与孩子第一次社会化所需的时间相比,第二次社会化(孩子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成人)所需的时间明显变长了。也就是说,教育所占比重与养育所占比重相比明显提高了。再生产劳动是指在整个第一次以及第二次社会化过程中的劳动,它指的不仅仅是养育活动。</li><li>再生产不仅要求劳动的量要有所保证,它还要求劳动的质也要有所保证。重要的不是能生几个孩子,而是能教育出怎样的孩子。</li><li><p>育儿期“中断一再就业”的主妇劳动者化与“三岁之前由母亲抚养”的育儿意识形态是狼狈为奸的关系。母亲在孩子第一次社会化时期需要遵从这种观念,但是这也最多只能持续到孩子的第一次社会化结束前。因为完成养育孩子的任务后,她们不得不将孩子转手到学校。在传统社会中,孩子的第二次社会化是在家庭和共同体中进行的。然而,如今那些不将第二次社会化的任务委托给学校的父母们,会让孩子成为不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而使孩子被社会淘汰。</p><p> 教育是指花费费用的再生产劳动。如今,母亲不再亲手承担教育职能,她们为了购买教育服务,又需要转变为生产劳动者,而这些教育服务从她们手中夺走了她们的孩子。母亲们为了将孩子打造成适合劳动市场的产品,她们需要购买统一的商品-管理式教育,为此她们需要主动地外出工作。对于“中断一再就业”型主妇劳动者而言,进入后育儿期后“好主妇”的条件便是成为劳动者。</p></li><li>资本主义将养育完全交给女性,并没有将教育交给女性。因为教育也是一种成本极高的再生产劳动。它通过把“中断一再就业”型的生活强加给女性而实现了“让受益者来承担这个困难”,这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以无偿劳动的形式让女性背负养育责任,之后,又将教育所需的费用负担同样让女性来承担。在当事人的承担下,适应市场要求的顺从的身体以较高水准的QC接二连三地被再生产出来。如此一来,对于资本主义而言,它就与父权制完美地达成了调停的平衡。作为父权制产物的母性意识形态,它并没有与资本主义相抵触,再生产劳动在自发性地剥削着女人和孩子的过程中、在“家庭革新”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体系。</li></ul><h5 id="日本资本主义的选择"><a href="#日本资本主义的选择" class="headerlink" title="日本资本主义的选择"></a>日本资本主义的选择</h5><p>当下,人们正在从对极端式的生产者化的重新审视,逐渐向着谋求缩短劳动时间的方向迈进。即便这是为了确保男女劳动者进行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但缩短工时似乎确实是顺应了女性解放的潮流。并且1986年《劳动标准法》的修改以及在同时期引入的弹性劳动时间制(flex.time) ,似乎都在保证劳动者能够获得人本该拥有的生活。</p><p>然而细细想来,女性在“母亲”的名义下,不是早就已经了经历这样的阶段吗?她们由从事非全日制这种自主性缩短工时的工作转变成了从事“中断一再就业”这种自主性弹性劳动时间形式的工作。但这些对于她们而言都是毫无收益的。让女性背负自主性缩短工时、自主性弹性劳动时间工作的是父权制强加在女性肩膀上的再生产劳动的负担,而能从女性的自主性缩短工时和自主性弹性劳动时间工作中获益的一方是能够廉价收购女性生产劳动的资本主义。日本资本主义选择了将“中断-再就业”型主妇转变为劳动者的这一选项,这使它与父权制没有产生激烈的矛盾,而是走上了一条得以回避二者矛盾的道路。</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p>关于日本式“家庭的革新”的两个保留意见:</p>
<ol>
<li>为了维系丈夫单方收入所支撑起的近代父权制,市场除了将家庭主妇变成劳动者外,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引进移民劳动者。</li>
<li>“中断一再就业”型家庭主妇的劳动者化所带来的影响。</li>
</ol>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读书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8%AF%BB%E4%B9%A6%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父权制与资本主义ch11-家庭的革新I</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5/Patriachy-Capitalism-ch11/"/>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5/Patriachy-Capitalism-ch11/</id>
<published>2020-06-15T14:14:57.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16T10:28:56.930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人口资源"><a href="#人口资源" class="headerlink" title="人口资源"></a>人口资源</h5><ul><li>马尔萨斯《人口论》<br><img src="/images/ch11-Rostowmodel.png" alt="罗斯托的近代化模型"></li><li>社会史学家落合惠美子:人口调节有两种手段控制结婚和控制婚内的生育。</li></ul><h5 id="控制出生和“再生产的自由”"><a href="#控制出生和“再生产的自由”" class="headerlink" title="控制出生和“再生产的自由”"></a>控制出生和“再生产的自由”</h5><ul><li>家庭是统一管理性和生育的社会领域。在文化人类学中,虽然“家庭”的概念早已解体,几乎无法定义,但即便如此,社会中由性别和年龄划分而定义的社会领域仍然根深蒂固。一直以来,家庭或亲族都是统一管理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单位。而说到“近代” ,它所特有的现象便是,生产从家庭这个领域“脱离” (disembed )出来,也就是其英文字面的意思-离开bed (床)。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再生产被特殊化对待,也就是说,最后就只剩下了bed。</li><li>人口停滞的原因有以下儿点: (1)晚婚化; (2)结婚率的降低; (3)离婚率的上升; (4)出生率的下降。这也就是说,结婚的控制和婚内生育的控制这两个因素同时发挥着作用。更简单地说,男女双方都选择不结婚或者不受制于婚姻,并且人们越来越不想要孩子了。这种结果导致了以夫妻和孩子为单位的“近代”家庭逐渐沦为了少数群体。</li><li>当我们看到出于自由“选择”的人们拒绝了结婚、控制了生育时,我们反而弄清了一直以来是怎样的文化一社会性强制力作用于结婚以及生育之上的。我们可以从男性与女性的身上同时看到拒绝结婚和生育的这种倾向。受过教育的职场女性以及不愿将“男女平等”的规范内在化从而接受性别角色分工的女性,这种情况在她们身上尤为明显。所以人们一直认为女性和女权主义应该对家庭解体负一定的责任。但实际上,仔细体会有关支撑“近代”家庭的意识形态话语,我们即可发现,这些话语的目标对象就是女性。结婚、生育的强制力几乎就是胁迫女性的话语。比如“婚姻才是女人幸福的终点” “女人只有生了孩子才是真正的女人”等言论比比皆是。这恐怕并不稀奇。也就是说,将男性划为生产者,将女性划为再生产者,在这种特定近代型性别角色分工之中,作为再生产制度社会单位的家庭-直对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寄予厚望。所谓男性的作用不过是不参与和不干涉“女性的领域”罢了。</li><li>近代”国家一直以来都对管理女人的子宫这一再生产资源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正因如此,争取“再生产自由” (reproductive free-dom) , “将子宫交还给女性”的这种斗争正是女性解放斗争的关键,并且这种要求也同样是让父权体制最为恼火的地方。</li></ul><h5 id="家庭解体–危机论"><a href="#家庭解体–危机论" class="headerlink" title="家庭解体–危机论"></a>家庭解体–危机论</h5><ul><li>相比欧洲各国,日本家庭解体的问题并没有那么严峻。日本人的结婚率仍然很高,倾向于婚姻的国民性仍旧没有改变。虽说日本离婚率也有上升的趋势,但是仍没有达到美国以及北欧的水平。然而最终,每个家庭平均出生婴儿的数量还是不足两人。</li><li>早在20世纪60年代之初,日本就出现了感叹”家庭解体”的声音。实际上这种声音的基调一直都没有改变。日本社会的家庭危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家庭单位的解体以及还原成个体单位。与其说它在根本上呈现出了微烈的变化,不如说家庭单位虽然仍旧维系着家庭单位这种形态,但它已出现了某种功能性障碍,以至于无法正常运行。</li><li>与女权主义不同,那些叫嚷着“家庭危机”的声音是从另一个方向传来的,甚至可以说是从批判女权主义的方向席卷而来的。这与我们 所预想的一样,“近代”家庭无法正常运行,具体来说,就是女人逐渐开 始不想承担再生产劳动,而另一方面,社会对于女性开始不想承担再生产 劳动的现象则出现了批评和指责的声音。</li><li>她们主要的反击之处有两个方面:第一,由于这种家庭单位变成了核心家庭单位,所以导致无法继续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第二,在这种核心家庭单位中,职责地位无可取代的 母亲开始工作,这导致了有儿质量的下降简而言之就是“核心家庭中外出工作的母亲”变成了众矢之的。家庭再生产功能的低下则被看作是女性的责任。当然,在家庭再生产职责方面,由于女性一人就是百分百的责任人,所以自然不会让男性为职责怠慢而负责。</li><li>正如前一章中所论述的一样,因为60年代是城市核心家庭普及的时期,同时也是家庭主妇开始向劳动者转变的时期。所以,当“核心家庭中母亲的外出工作”逐渐开始增多的时候,她们就成为了众矢之的。改变这种“家庭危机”的良药有两剂:第一是将“核心家庭”视为错误并试图回归大家族的期望;第二是将“家庭主妇外出工作”视为错误并高喊“女人,回归家庭”。</li><li>核心家庭本身并没有错。早先便开始了家庭核心化的欧美各国,它们的事例自不必说,引起日本核心家庭发生职责障碍的并不是家庭核心化本身,而是由于尚未成熟的社会环境并不符合家庭核心化的要求。来自家庭内外的经济要求瞬间使得对女性外出工作的批判烟消云散。时至今日,在怀抱学龄前儿童的女性之中,选择外出工作的女性人数仍在增加。如果无法批判“职场女性”,那么问题自然就向着“核心家庭是万恶之源论”的方向发展了。</li><li>当下,有的人认为,要改变“核心家庭中外出工作的母亲” ,其终极解决方法就是回归传统三世同堂的生活方式,而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仍在增加。只要三世同堂,那么处于育儿期的女性就可无后顾之忧地继续工作。不仅如此,女性外出工作还能够避免因一家同时有两位家庭主妇而产生矛盾。另一方面,往后养老的看护也不用担心。三世同堂被认定是治疗“家庭危机”的特效药。但无论是哪一种看法,这些“解决方法”中仍然存在着两种再生产劳动-育儿劳动和赡养老人的看护劳动。这两种劳动是在作为祖母的女性和作为母亲的女性之间发生的隔辈交换,且仅仅出现在家庭的女性成员之中。主张回归大家族的一派,他们所提出的万能解决策略,不过还是由女性一方担负起了整个再生产劳动,这样的观点只是体现了他们的固执的一家之言而已。</li><li>女人拒绝劳动力的再生产,她们在数量上也减少生育孩子的个数,在质量上也降低了劳动力再生产劳动的质量。这也就是我们一直看作是“重要工作”的“性的”、“源于爱的”劳动,而这种劳动质量的下降,正是从我们视为“重要工作的”、“性的”、“源于爱的”再生产劳动领域之中开始的。</li><li>达拉·科斯塔:在这种生产与再生产之间强制性的利弊权衡之中,女人的外出工作也是“拒绝再生产劳动”的一种选择。</li></ul><h5 id="“中断-再就业”型陷阱"><a href="#“中断-再就业”型陷阱" class="headerlink" title="“中断-再就业”型陷阱"></a>“中断-再就业”型陷阱</h5><ul><li>“工作母亲的增加”意味着“再生产劳动质和量的下降” ,它是应下层建筑( infra-structure )的要求所发生的改变。针对这种家庭危机, 20世纪70年代后的日本父权制资本主义对家庭改革所提供的策略,正是我在上一节所提出的那种不适应潮流的解决对策-批判核心家庭和回归大家庭。除此之外,它还是女性的一种“(育儿期)中断-再就业”型新生命周期的形式。</li><li>“中断一再就业”型女性的生活,看上去对女性有利,但事实上是对资本主义和父权制有利。这是因为对资本主义而言:第一,可以把结婚前的女性作为快销劳动力并过河拆析:第二,可以以低廉的薪酬雇用作为未成熟劳动力的中断一再就业型家庭主妇劳动力。对父权制而言,这样可以使得在育儿期间确保丈夫拥有免费的专职育儿妻子,在进入后育儿期之后,丈夫也可以不负担任何家务劳动还可坐享女性带来的额外收入成果。对于中断一再就业型的女性而言,她们生活艰辛的现实情况昭然若揭,但至今大多数的女性还是会主动接受这样的生活。这是因为这种生活对女人而言是有利的,更具体地说,是对育儿有利的。</li><li>所谓父权制下的女性,就是将父权制的母性意识形态的规范进行内在化的女性,她们认为照料孩子是母亲的职责所在。正是父权制使得女性无偿地背负了全部的再生产劳动。倘若如此,那么对于进入育儿期专职育儿的女性而言,她们的生活并非对女性有利,而只是对处于父权制(下的女性)有利罢了。</li><li>当然,仅仅从宏观社会体系发挥的效用上来讨论育儿这一行为,或许会遭到微观当事者的反对,他们会以母亲的体会和孩子的经历来反驳。特别是有人认为,女性进人育儿期后,她们专职育儿的生活并非对女性自身有利,而是对孩子有利。这种母性意识形态要求女性作为母亲应该有献身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而这种崇高的动机让一心专注育儿的人们相信女性就应当为孩子着想,比起自己,要优先考虑孩子。从这种理论来看,”工作的母亲”自然就成了将自己优先于孩子的自私的母亲。这种献身的意识形态被众多话语所美化,比如母亲的自我牺牲有着金钱也换不来的崇高价值 再如,母亲可以亲身感受到新生命的活力。而在父权制下的这种“崇高的价值”并不会绑架男性,也正因如此,这种意识形态的虚伪性暴露无遗。但即便如此,将这种意识态正当化的话语仍层出不穷,正可谓是无中生有。不管怎样,女性还是“为了孩子”而辞职了。然而,是谁来断定这种做法是“为了孩子”呢?孩子自己是无法判断的。所有有关育儿的意识形态最终都逃不过一句“这都是为了孩子”的陈词滥调罢了。</li><li>eg:持决定论观点的人认为母乳期的生理活动决定着未来人格。这种决定论遵循的是弗洛伊德的一般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前俄狄浦斯阶段决定着一个人的一生。所谓无仅有的婴幼儿期体验”的危险论断披着科学心理学的外衣,将女性逼迫进专职育儿的生活中去。所有的育儿科学都只是披着科学外衣的某种意识形态罢了。以“孩子的发育”为主题的一切学术研究都逃离不了这种意识形态的特点。除了在怎样的环境下养育孩子这一单纯的事实之外,育儿法的多样性并不会给予我们有关所谓“正确的育儿法”的任何解答。不仅如此,这种研究只会使读者越来越混乱。</li><li>倘若如此,我们就不应该去追寻“什么才是正确的” ,而是应该去思考“这些人究竞希望什么是正确的”。明白了这点,那么当下的这种“三岁之前孩子需要母亲”的育儿观,其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特点就一目了然了。支持这种育儿观的人们,是希望实现这种想法的人,即在孩子三岁之前母亲能够专职育儿,处于育儿期的女性应当离开职场。将这种意识形态内在化的男性把带孩子的女性赶出了劳动市场,而将这种意识形态内在化的女性则选择主动离开劳动市场。结果,就出现了由于育儿所导致的女性的中断一再就业的劳动形态。</li></ul><h5 id="再生产与分配的不公"><a href="#再生产与分配的不公" class="headerlink" title="再生产与分配的不公"></a>再生产与分配的不公</h5><ul><li>贝蒂娜·伯奇(Bettina Berch )称,女性所承担的“兼顾工作和孩子”的负担岂止是双重负担,而是三重负担(triple burden )-雇佣劳动、家务劳动和育儿[Berch, 1982]。这使得女性明显成为经济上的弱势群体。美国的女性学研究者使用经济用语来描述女性所受到的压迫,更露骨地说,他们倾向于用金钱来定义这种压迫。<br><img src="/images/ch11-age-income-corelation.png" alt="年龄收入的相关性"></li></ul><p><em>因有儿而辞职的女性,她不仅仅只是失去了收入而已。如果育儿结束后重新回到职场,那么原本应得的期待利益(图8中A区域)的部分也会消失。实际上,她失去了原本应得的收入并且还要承担无偿的再生产劳动。然而她失去的远不止这些。工作中断后,即使能够成功再就业,但作为中老年、非熟练工的家庭主妇劳动力,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女性的薪金仍然很低。然而,没有经历育儿期中断工作的女性们,也就是她原来的女同事们,在她处于育儿中断工作期间继续勤勤恳恳地积累着业绩,而当她再就业的时候,她们已经得到了应有的职位和收入。从这两类女性一生的收入来计算的话, “中断一再就业”型的女性所失去的期待利益,就是A+B的总和。</em></p><ul><li>所以年轻一代不想再负担这种再生产的成本也无可厚非。母性意识形态宣扬着承担再生产费用是划算的买卖,不,不单单是划算,它还附加产生无形的报酬。这貌似是表明,他们对现实了如指掌,绝对不会掉入文化这种意识形态机制的陷阱。但是当文化这种意识形态机制不再发挥任何作用时, <strong>再生产这种行为根本不是什么“人类的自然之举”,它只不过是文化所蓄谋的结果罢了。</strong> 正是因为异性恋和母性意识形态等文化机制用尽各种手段来强制驱使人们进行再生产,人们才会掉入再生产的陷阱中。</li><li>除此之外,再就业后的女性不仅与未因育儿期中断工作的女性拉开了差距,还与无须考虑育儿期是否中断工作的男性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收入鸿沟。</li><li>从经济以外的变量上来看,离婚又使男性失去了什么呢?男性失去的是自己的家庭,也就是从属于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以及作为丈夫-父亲的这一身份。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强制女性成为妻子一母亲,同样也强制男性成为丈夫-父亲,且与此同时他们又被给予家长这一身份。美国女性运动的目标之一便是要求创造一个让单身母亲也能安心抚养孩子的社会环境。她们不再试图让男性同女性一起来承担再生产的责任。不仅如此,她们决定不依靠男人生活,还通过离婚这一形式让推卸责任的男性自食苦果。男性对再生产的放弃和女性对再生产的独占,在这一表象之中,男女之间存在着深深的敌对。这种对立的根源是性,其中存在着争夺性的果实-孩子归属权的问题。正因为男人不想承担再生产的责任,所以女性决定独占果实。这种战略就是敌视男性的战略。</li><li>只要在全社会中,男性处于优势地位并且女性需要继续无偿承担再生产劳动,那么这种由单身母亲承担的再生产行为就仍会是为父权制社会做的奉献(看看那些战争遗媚,她们付出辛苦艰辛的努力,最后还是抚养出了男权式的儿子)。倘若父权制最广义的定义是“社会中男性成员对于女性成员进行内在化的剥削与统治” ,那么一夫一妻制家庭只不过是在剥削统治体系中,仅由男性成员和女性成员所组成的最小单位的极限组合。<strong>女性离了婚,成了单身母亲,她虽然逃离了一个男性的支配,但取而代之的是,她会受到作为一个阶层的男性的彻底支配。</strong> 而有丈夫的女性,她所需要支付的再生产费用,只有实物费用(即劳动力)而已,她无需支付货币费用。但是,倘若离了婚,她既需要负担实物费用,同时还需要负担货币费用。这对于大多数的女性来说是极为压难的,所以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她们的生活水平都跌落至了贫困线以下。</li><li>家庭的危机及其革新的发展动态就是通过再生产费用的重新分配进行的。父权制下的家庭机制是将再生产只分配给女性的机制。生产市场、再生产市场和家庭三者的盈亏在不断变动时,传统的近代父权制也无法独自存活。家庭的危机看上去是女性的主张要求,但实际上它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与父权制在生产劳动和再生产劳动的分配上所进行的重新交易,它是“家庭革新”的一种表现。</li></ul>]]></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人口资源"><a href="#人口资源" class="headerlink" title="人口资源"></a>人口资源</h5><ul>
<li>马尔萨斯《人口论》<br><img src="/images/ch11-Rostowmodel.png" alt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读书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8%AF%BB%E4%B9%A6%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父权制与资本主义ch10-第三期</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5/Patriachy-Capitalism-ch10/"/>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5/Patriachy-Capitalism-ch10/</id>
<published>2020-06-15T14:14:51.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16T10:28:49.383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M字形就业形态"><a href="#M字形就业形态" class="headerlink" title="M字形就业形态"></a>M字形就业形态</h5><ul><li>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建立了以个人生活优先主义(MyHome主义)为理想的性别角色分工规范,女性才刚刚被封闭在家庭之中,就立即从家庭被拉向了劳动市场。只不过这与近代家庭的性别角色分工并没有发生冲突,换言之,家庭以极为奇怪的形态保留了父权制,并且成功地建立了已婚女性劳动力市场。</li><li>到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为止,谈及职业女性就自然会出现这样的社会共识:她们是“结婚之前暂时工作”的未婚女性,亦或是奋斗工作错过适婚年龄的单身女性或寡妇。留在劳动市场的女性不是尚未结婚就是在婚姻之外,不然就是结束婚姻的女人,结婚和工作被视为是无法同时兼顾的。直到这个时期,女人要么就是工作没结婚,要么就是结婚不工作,而这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事。</li><li>经过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时间,未婚者和已婚者的比率实现了逆转。但是,已婚女性进入了劳动力市场,甚至许多女性在结婚之后也依然坚持留在职场,这样的现象丝毫不意味着她们“兼顾了工作和家庭”。大多数的未婚女性劳动者依然是以结婚或者生育为契机而离开职场。女性作为再生产者的角色与她们作为生产者的角色依然无法共存。已婚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发挥女性角色的时期明显缩短了,这就意味着后育儿期提前到来。女性并没有兼顾再生产者的角色和生产者的角色,而是早早结束了再生产者的角色重新回归到生产者的位置。换言之,在某种意义上,她们虽然是实现了兼顾“工作与家庭” ,但与此同时,这种兼顾是由通过错开生命周期的时间分配而得以实现的。<br><img src="/images/female-labor-by-age01.png" alt="按年龄、阶级划分的女性劳动力比率变化趋势"></li></ul><p><img src="/images/female-labor-by-age02.png" alt="按年龄、阶级划分的女性劳动力比率(国际比较)"></p><p><img src="/images/female-labor-by-age03.png" alt="女性劳动力比率的长期变化"></p><p><img src="/images/female-labor-by-age04.png" alt="按年龄划分的女性雇佣劳动力比率"></p><h5 id="“家庭主妇劳动者”的出现"><a href="#“家庭主妇劳动者”的出现" class="headerlink" title="“家庭主妇劳动者”的出现"></a>“家庭主妇劳动者”的出现</h5><p>“家庭主妇劳动者”出现的条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p><ol><li>源于将已婚女性从家庭向外面推的推力(push)</li></ol><ul><li>新生婴儿数量减少所引起的后育儿期的较早来临</li><li>家务劳动大幅度的减轻</li></ul><ol start="2"><li>源于劳动市场将女性从家庭向外拉的拉力(pull)</li></ol><h5 id="非全日制劳动的”发明”"><a href="#非全日制劳动的”发明”" class="headerlink" title="非全日制劳动的”发明”"></a>非全日制劳动的”发明”</h5><ul><li>雇佣劳动与家务劳动之间的这种“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是资本主义亟需解决的迫在眉睫之事。这是因为正是资本主义强行制造了这种二选-的矛盾。具体而言,只要将“朝九晚五”的全职劳动轮班强加给女性,那么就只有不用肩负家庭责任的未婚女性以及不婚的女性劳动者才会进入劳动市场。对此,资本主义以妥协的姿态进行了划时代的发明,那就是非全日制劳动方式。</li><li>为了将家庭主妇劳动者推向劳动市场,企业并没有让女性的生活去迎合劳动方式,而是通过转变思维,让劳动方式去迎合女性的生活。而从女性角度来看,将她们推出家庭的推力原因也完全成熟了。“生孩子在两个之内”使得后育儿期的提前到来的确缩小了母亲的角色分工,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角色分工不复存在了。让几乎所有家庭主妇犹豫要不要外出工作的唯一原因就是不想让孩子成为钥匙儿童。因为育儿这一再生产劳动才是让她们选择家庭的最重要原因。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家庭主妇的门禁时间就是孩子回家的时间。非全日制劳动方式为女性提供了一种不与家庭主妇角色相抓触的全新的劳动方式。</li><li>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发明并不是女性的要求,而是因企业的需求所形成的。资本主义只有在需要女性成为劳动力的时候,才将女性招入劳动市场。</li><li>每每看到有处于育儿期女性寻找“在家就能办公的工作”时,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她们因为再生产劳动而被禁锢于家中,但即便如此,她们也不属于能够专注育儿工作的经济阶层。并且那些为了再生产劳动而“能够在家”的工作,其工作条件都处于标准条件之下。女性以“在家工作”这一条件被迫接受了低于劳动再生产成本的雇佣劳动。</li></ul><h5 id="日本资本主义的选择"><a href="#日本资本主义的选择" class="headerlink" title="日本资本主义的选择"></a>日本资本主义的选择</h5><p>历经战后复兴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后,日本的资本主义面临着慢性型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在20世纪60年代,高等教育的普及加速了这种劳动力短缺。为了解决这些部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本的资本主义有以下几种选择。</p><ol><li>自动化:无法替代的面向客户的服务部门中,仍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li><li>通过移民劳动力来填补,而日本的资本主义没有采用移民这种做法。他们没有选择将移民劳动力引入日本,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利用外国人劳动力,也就是在他们的居住地进行就地利用</li><li>已婚女性;老年人</li></ol><h5 id="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第二次妥协"><a href="#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第二次妥协" class="headerlink" title="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第二次妥协"></a>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第二次妥协</h5><ul><li>第一次妥协:”维多利亚时代的妥协”,其中丈夫是百分之一百的生产者,妻子是百分之一百的再生产者,并且二者形成了专职家庭主妇的近代型“性别角色分工”。</li><li>第二次妥协:确立了”家庭主妇劳动者”这种角色双重化的“新性别角色分工” ,也就是女性不仅是雇佣劳动者还是家务劳动者,此时她们既是非全日制家庭主妇,又是非全日制劳动者。</li><li>家庭取代农村成为市场的“外部”:家庭萧条缓冲论-农村萧条缓冲论</li><li>对家庭主妇劳动者而言,最首要的就是找一份有收入的工作,而那些收入却不是为了女性的经济独立。女性的收入与其说是用在自己身上,还不如说就是为了补贴家用。“补贴家用型收人”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分配形式,它针对那些需要收入而进入劳动市场的家庭主妇劳动者,它也是资本主义保留父权制的一种方式。非全日制劳动与补贴家用型收入的结合看仪对女性和资本主义双方而言利害相同。但实际上,利害关系相同的并不是资本主义与女性,而是资本主义与父权制(下的女性)。</li><li>一般而言,女性的独立收入会威胁到父权制。女性的劳动在家庭内部生产方式之中与在家庭外部生产方式之中,两者的存在方式有所不同。在父权制下的家庭内部生产方式之中,女性的(家庭内部)劳动贡献由经营体的父权所占有。而在市场化的劳动领域中,工资并不是支付给她的丈夫、她的父亲的,而是支付给她本人的。也就是说,她的劳动贡献变成了肉眼可见之物。从历史来看,女性其实一直都在劳动,而当她们的劳动由家庭内部劳动转为雇佣劳动,这使得家庭这一单位,甚至个人(这也意味着无法再划分)这一单位都出现了划分的可能。</li><li>当女性的收入达到了足以让她们脱离父权制并独立生存的额度时,这种问题才会出现。实际上,大多数有配偶的女性劳动者,她们的家用补贴贡献率都未能达到25%。</li></ul><h5 id="女性的双重角色"><a href="#女性的双重角色" class="headerlink" title="女性的双重角色"></a>女性的双重角色</h5><ul><li>由于雇佣劳动,妻子对于家庭生计的(可见的)贡献影响到了丈夫与妻子的上下关系,并且使父权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倒退。然而,它以一种更巧妙的形式补充了父权制,并强化了性统治。这是由于在近代型“性别角色分工”下女性成为家务劳动者,而在“新的性别角色分工”下,女性既是雇佣劳动者又是家务劳动者,她们扮演着“双重角色” (duarole )。并且,家庭主妇虽然成了雇佣劳动者,但她们作为家庭主妇的“家庭责任”丝毫不会减少。女性背负着百分之百的家庭责任(家务、育儿劳动),同时她们还要外出工作。女性的“双重角色” ,意味着“双重负担” (dual burden )。这意味着,女性作为雇佣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受着剥削,她们同时又作为家务劳动者在父权制下遭受着剥削。而在家庭之中,丈夫对妻子的家务劳动袖手旁观;在职场上,这些男性对于女性劳动者(她们与那些在家庭中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妻子一样)而言,则是支付她们低廉薪水的上司。在此基础上,丈夫还享受着妻子赚来的用来填补家庭生计的收入成果。<br>社会学的角色理论认为,职业女性与家庭女性的“双重角色”是“角色冲突”的根源之所在。“工作还是家庭”这种二选一的窘境正体现了其中的冲突。同时,这种冲突又与女性解放语境下的“自立还是依靠他人”的问题遥相呼应。然而,我需要再次重复下面的话:只要雇佣劳动与家务劳动互相抵触,换言之,只要生产劳动与再生产劳动互相矛盾,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通过新与旧的性别角色分工,作为百分之百再生产者的女性,她们的家庭责任并不会消失。然而,按照她们的生命周期,再生产劳动的强度已经有所改变,或者说,再生产劳动的实质已有所改变。在生命周期的第三期,处于后育儿期的女性与处于哺乳期的女性相比,她们的再生产劳动急剧减少。</li><li>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第二次妥协对资本主义与父权制双方都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它代替了完全的生产者亦或是完全的再生产者这种二选一的选择,转化为了一种貌似和谐的解决方式,即“部分生产者部分再生产者” ,而这种变化只发生在女性之中。</li></ul><ol><li>对资本主义而言,女性是部分生产者,也就是她们作为不完全的生产者进入劳动市场。</li><li>在父权制下,男性仍依赖着部分再生产者的女性所承担的家庭责任,他们只是盘腿享受着无偿劳动。女性成了部分生产者,而男性却没有成为部分再生产者,可以说他们丝毫没有改变。从部分生产者到部分再生产者,这种变化只要不发生在男性身上,那么以无偿再生产劳动为物质基础的压迫女性便不会消失。</li></ol><ul><li>父权制资本主义需要从女性手中剥夺一部分再生产劳动使得女性变成部分再生产者。而依靠高科技的高度资本主义则需要受教育的劳动者。初期产业制下的技术革新把熟练劳动者替换为不熟练劳动者。与此相反,第三次科技革命只需要智慧的劳动者。而这种“受教育劳动者”的教育费用无非是由女性来负担的(本应由受益者负担! ) ,这也就是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阴谋。</li></ul><h5 id="生产与再生产的辩证法"><a href="#生产与再生产的辩证法" class="headerlink" title="生产与再生产的辩证法"></a>生产与再生产的辩证法</h5><ul><li>就出现了女性大量被“边缘劳动力化” ( marginalizationof women’s labour)的现象。这样就形成了进出于劳动力边缘地带的女性“劳动力预备军”<br>女性“劳动力预备军”这一说法,是从家务劳动论争发展到女性的“双重劳动”论说过程中的成果之一。</li><li>男性与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加入了劳动力预备军的队伍。男性是通过离开雇佣劳动,而女性则是通过参与雇佣劳动。</li><li>女性逐渐得到更多的雇佣机会,但雇佣这一领域丝毫没有改变男女的不平等</li><li>女性劳动力边缘化的原因在于: 已婚女性有家庭这一独自的天地,即便被生产所排除,她们也可以回归家庭。而社会福利又没有必要关照她们的存在,同时她们的消失也不会(只要不是自己注册在案)反映在失业率上。</li><li>支撑女性边缘化的是家庭。女性的雇佣劳动与家务劳动紧密相关。女性是再生产者,所以她们作为生产者是次等的,而正因为她们是次等的生产者,所以她们被称为再生产者。如此一来,女性被禁锢在家庭领域之中,以及女性劳动力的边缘化,二者共同制造了女性的“双重分离区”。</li></ul><h5 id="80年代的改革"><a href="#80年代的改革" class="headerlink" title="80年代的改革"></a>80年代的改革</h5><ul><li>直到20世纪80年代,双循环型、家庭生计辅助型、非全日制雇佣的劳动形式,即工作至结婚,以结婚或生育为契机暂时退职,而进入后育儿期时又再次回归职场,这种情况发生在日本大多数的女性之中。</li><li>1980年,在哥本哈根, 日本政府代表签署了联合国《消除对妇女切形式歧视公约》。1985年该条约得到国会批准,同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而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废除了劳动标准法中保护女性的规定。在“均等法元年”的1986年之后,女性所处的职场环境,伴随着各种抵抗也在逐渐发生改变。</li><li>所有男性都是生产者而所有女性都是再生产者这种“近代的假设”已经结束了。在“近代型性别角色分工”下,男性都可以成为生产者,而女性都可以成为再生产者(或者只能成为再生产者)。只要该结果成立,那么“近代”便也可以被称为平等的时代,让男性成为生产者,让女性成为再生产者,这是使得男女双方平等化的时代。而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则是“近代型”生产与再生产的结构再次动摇的时代。</li></ul>]]></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M字形就业形态"><a href="#M字形就业形态" class="headerlink" title="M字形就业形态"></a>M字形就业形态</h5><ul>
<li>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建立了以个人生活优先主义(MyHome主义)为理想的性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读书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8%AF%BB%E4%B9%A6%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父权制与资本主义ch09-第二期</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5/Patriachy-Capitalism-ch09/"/>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5/Patriachy-Capitalism-ch09/</id>
<published>2020-06-15T14:14:44.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16T10:28:40.445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I期女权主义运动"><a href="#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I期女权主义运动" class="headerlink" title="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I期女权主义运动"></a>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I期女权主义运动</h5><ul><li>藤枝澪子把20世纪的女性解放运动划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初(一战结束后迎来高潮)-第I期女性主义运动;60年代到70年代-第II期女权主义运动 。</li><li>战争促进了女性解放 。</li><li>女性通过配合协助 战争的”社会参与”,她们获得了进入公共领域后所带来的实际成果和自信。通过这一过程,女性懂得了性别分工,即 社会领域的划分和与之对应的性别分配,而这种分配并不是按照”能力”而是按照”禁止”和”排除”实行的。</li><li>经历战争的女性,她们所获的的实际成果和自信并不会随着战争的结束以及和平的恢复而轻易消失。战败国尤为明显。高举理念大旗而奋战的士兵们在复员归家之际,连对内的权威已不复存在了。相比于战胜国的男性 ,战败国的男性让女人们回归家庭则更为艰辛。</li><li>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美各国相继通过了妇女参政权,英国于1918年,德国于1919年,美国于1920年。这一系列妇女参政权运动所取得的胜利背后 包含着要求国家承认战时女性为配合协助国家政策所作出的贡献的诉求。</li></ul><h5 id="未婚女性劳动市场的形成"><a href="#未婚女性劳动市场的形成" class="headerlink" title="未婚女性劳动市场的形成"></a>未婚女性劳动市场的形成</h5><ul><li>一战结束的时期同时也是女性进入职场的时期。</li><li>但是,这样的劳动市场仅仅向”不用承担家庭责任”的女性敞开。”工作还是家庭”这种对于我们而言再熟悉不过的 二选一的问题就是在此之后出现的。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工作到结婚为止”这种未婚女性雇佣劳动的社会共识。</li><li>但是,”工作还是家庭”这种选择并没有撼动父权制家庭制度。资本主义需要女性雇佣劳动力。而对资本主义而言,将其置于“到结婚为止的工作”和女性的生活周期之上,这种做法使得生产领域和再生产领域的分离得到了保留。不论未婚还是不婚,“不用承担家庭责任”的女性劳动者被视为“与男性一样”的单身者。资本主义下的生产劳动依然不会与以“家庭责任”为名的再生产劳动对立。</li><li>未婚女性劳动市场的形成也没有撼动“女性气质”的规范。倘若女人在结婚之前被视为不能独当一面的人(或不结婚就不是女人),那么在劳动市场中的女性就被迫要求作为中性劳动者而勤劳工作。只不过她们一结婚,她们的生活重心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即便是职场中极有能力的职业女性。只要是将这种规范内化的人,一旦结了婚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辞职而专心于家庭。在“非此即彼”的二选一的规范中,“结婚前工作第一,结婚后家庭第一”这种在各自领域中尽善尽美的做法不存在任何逻辑矛盾。</li><li>除此之外,所谓“结婚就是女性的终点”,这种观点只不过意味着停留在职场生活的女性总是被看作是不完整的女性而已。女性一旦结婚,她的工作就随时可能被叫停,从这点上来看,未婚女性劳动者仅仅是职场上的“过客”。即便她们一直保持单身,但当下的状态也不知何时会由于结婚而导致中断。“工作还是结婚”这种选择规范,给女性无法成为职场上永远的伙伴找到了理由,这也正成为职场上歧视女性的合理借口。</li><li>对女性而言,未婚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出现所带来的结果是,让单身女性得以享受“与男性一样”的自由以及女性的晚婚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魏玛时期的德国,拥有职业和收入的女性,社会对于她们性的放纵不羁以及享乐式生活方式的哀叹此起彼伏。她们成了消费社会中有力的一员。此外,女性的晚婚化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向少生少育和小家庭的方向发展。</li></ul><h5 id="萧条之下的家庭和凯恩斯革命"><a href="#萧条之下的家庭和凯恩斯革命" class="headerlink" title="萧条之下的家庭和凯恩斯革命"></a>萧条之下的家庭和凯恩斯革命</h5><ul><li>背景:1929年华尔街经济崩盘引起了经济大萧条,美国开始陷入恐慌。经济萧条也同战争一样,为女性地位提高做出了贡献。这是因为妻子、女儿取代了事业的丈夫和父亲来维持一家的生计。由此,在家庭中,女性取代了权威尽失的男性,与此同时形成了”妻子、母亲处于优势地位”的家庭格局。</li><li>凯恩斯政策:通过财政投资来创造扩大内需(修正资本主义)</li></ul><h5 id="经济高速增长期与第II期女权主义"><a href="#经济高速增长期与第II期女权主义" class="headerlink" title="经济高速增长期与第II期女权主义"></a>经济高速增长期与第II期女权主义</h5><ul><l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1946年通过了妇女参政法案。</li><li>随着战后经济的复兴和建设,企业逐渐关闭了向女性劳动者敞开的大门。1962年-女大学生亡国论</li><li>20世纪60到70年代,第II期女权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在发达工业社会的各个国家中兴起了。</li><li>美国:作为肯尼迪政权下的民权运动的一环,”向黑人权力致敬”的伴随现象,60年代末期脱离种族歧视运动</li><li>首次以”女性问题”为运动背景,并且只兴起于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其根基时,对女性而言,家庭的”近代<br>已经形成。</li><li>这一时 期不仅仅出现了核心家庭化,而且也逐渐形成了小家庭化现象,即形成城市雇佣者核心家庭,并且孩子的数量不超过两人。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典型的近代家庭,家庭的形态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了。在雇佣者核心家庭之中,女性第一次实现了“结了婚就做主妇”。第一。她不从事家庭内部(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家务劳动。第二,除她之外,这个核心家庭中没有成年女性(婆婆或小姑子),因此没有竞争者的她自动成了“家庭主(要)妇”。然而这种“家庭主妇”并没有可以使唤的、给自己打下手的女性,她们成了家务、育儿都不得不亲力亲为的家务劳动者。在经济高速成长期,对于男人而言的“全民工薪族化”的实现,对女人而言,则意味着实现了荣升为“工薪族的妻子”-“太太”的梦想。然而,当谁都能成为“工薪族的妻子”时,这种荣升的实质则变成了女性沦落为“专门从事家务的人”。经过了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高速成长期,平社会已经完成了这种最为近代式的性别角色分工,并且这种性别角色工任社会上得到了普及。这种性别角色分工也就是克己奉公的企业战士和在后方专注于家务、育儿的妻子。女权主义者将其称为“父权制”,然而这种“父权制”完全是近代的产物,它与作为封建遗制的父权制大相径庭。</li></ul><h5 id="主妇的普及化与”女性阶级”的形成"><a href="#主妇的普及化与”女性阶级”的形成" class="headerlink" title="主妇的普及化与”女性阶级”的形成"></a>主妇的普及化与”女性阶级”的形成</h5><ul><li>1970年日本的妇女解放运动打响了第一枪。直接策划第I期女权主义运动的妇女解放先锋是原新左翼女性以及失意的马克思主义女性。在她们的背后,许多过着“家庭主妇生活”的女性,也就是“沉默的大多数”(silent majority)抒发了共鸣并给予了支持。妇女解放运动虽然遭受很多误解和诋毁,但是当它的主张一旦准确地传达给了女性阶层,那么它所传达的信息马上就可以得到女性的理解,并衍生出许多草根女性运动。是因为第日期女权主义运动并非争取女性的人权,而是将近代型性别角色分工视作问题之所在。她们对看似理所应当的“家庭主妇”这一角色发出了质疑。这里,“女性问题”转化为了“女权主义”。这是因为第II期女权主义运动所讨论的问题并非社会的”不公正”–女性的问题,而是质疑社会上看似正常的机制。</li><li>在工业化逐渐实现的过程中,在发达国家所开展的第II期女裙主义运动跨越了国界,一起面临着许多共通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前工业化社会中第三世界国家所面临的女性问题的背景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相比起阶级差异,性别差异作为分析阐释异化和压迫机制的第一变量逐渐显现出来,作为一种阶层的女性,她们被压迫的物质基础在于女性作为家庭主妇所面临着的两种异化:第一,她们被排挤出了生产劳动;第二她们被迫从事再生产这种无偿的劳动。”性阶级”(sex class)这一概念也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在这一时期,女性作为被压迫阶级,也作为一种阶层,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也就是说,她们共同面临着资本主义制度与父权制,她们有充分的理由向二者发起双重挑战。</li></ul>]]></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I期女权主义运动"><a href="#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I期女权主义运动" class="headerlink" title="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I期女权主义运动"></a>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I期女权主义运动</h5><ul>
<li>藤枝澪子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读书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8%AF%BB%E4%B9%A6%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父权制与资本主义ch08-第一期</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5/Patriachy-Capitalism-ch08/"/>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5/Patriachy-Capitalism-ch08/</id>
<published>2020-06-15T14:14:37.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16T10:28:32.117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工业化与家族(Domus)的瓦解"><a href="#工业化与家族(Domus)的瓦解" class="headerlink" title="工业化与家族(Domus)的瓦解"></a>工业化与家族(Domus)的瓦解</h5><ul><li>家族:通常是指以土地为基础的,并拥有完整生产、再生产自主权的单位。在近代以前的社会,生产-再生产复合体以家族为单位。</li><li>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克拉朗农园里的乌托邦式生活。</li><li>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的家庭-经营体是前近代式的产物。作为农业经营体的家庭,是超越了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的扩大版家庭,在日本表现为直系家庭,在印度-欧洲则表现为包括旁系亲属在内的复合式家庭。</li><li>在希腊语中以自给自足为基础的家庭经营体被称为oikos。执掌oikos规范(nomos)的,也就是oikos·nomos,是oikonomia,即economy的词源。所以oikonomia应被译为“家政学”,而oikos的主人即家长(patriarch)应当具有严谨的知识。实际上到19世纪为止,在英国,所谓的“家政”是由男性承担的事务。okionomia转变为economy的背后,体现着社会巨大的转变。生产活动从亲属集团“脱离”(disembededd 波兰尼语),并分裂成“生产劳动”和“家庭内部劳动”。在这之后,“家庭内部劳动”成了生产劳动的剩余之物。与此同时,economy不再是okionomia,它成了家族的“外部”,即探究市场运作原理的学科。</li></ul><h5 id="再生产的“自由市场”"><a href="#再生产的“自由市场”" class="headerlink" title="再生产的“自由市场”"></a>再生产的“自由市场”</h5><ul><li>恋爱结婚的意识形态在“自由恋爱”的名义下瓦解了婚姻游戏的规则。</li><li>如同资本主义是基于生产的“自由市场”一样,以恋爱结婚为基础的近代家庭也基于再生产的“自由市场”而形成。</li></ul><h5 id="近代家庭的形成"><a href="#近代家庭的形成" class="headerlink" title="近代家庭的形成"></a>近代家庭的形成</h5><ul><li>在市场化推进初期,市场化只有在与市场外部这个重要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发展起来。</li><li>就连工厂工人的招募都没有瓦解家庭制度,反而利用了家庭的联系。家庭劳动团队由农田那片土地转移到了工厂这片土地。</li><li>家庭这一单位作为超个人的实体这种观念已经被内在化,而个人不过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已,因此劳动者薪酬不归属于个人。</li><li>劳动者是作为家庭的一员,而并非自由的个人在工作。即便劳动者跟人按照自由意志来工作,比如在外工作的姐姐给大学在读的弟弟寄送生活费或者供养乡下的弟弟妹妹,这不是由于制度的强迫,而是将家庭内在化的结果。她们作为超个人的实体、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在劳动。这无法成为家庭内部生产方式,而是家庭外部的,且是家庭式的生产方式。</li><li>近代型性别角色分工-雇佣男性家长劳动者、清楚劳动市场中的已婚女性,在这个过程中,市场通过引入并利用市场外部的要因,在资本主义初期就逐渐形成了这种近代型性别角色分工。</li><li>家长一个人代替了所有家庭成员成为“顶梁柱”(breadwinner),只要他一个人工作就可以得到养活一家人的薪酬,而也有人将这种情况看作是一种“进步”。相比于全家劳动时代下家庭成员的总劳动时间,家长劳动者一个人的劳动时间或许较短。这也是劳动生产效率上升的结果。虽然“生产劳动”的时间减少了,然而对于被隔离在“家庭内部领域”中的女性和孩子而言,等待他们的则是进行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与“被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女性和孩子”的隔离使得孩童时代延长,这与长大成人所需要时间的延长密不可分。被禁止劳动的少年们被迫接受教育。孩童时代的赶长意味着教育时间的延长。与此同时,教育的作用就是将等级(grade)更高的劳动力输送至下一代的劳动市场。伊利奇(lllich)睿智地将“(接受)教育这一劳动”看作是“影子工作”(shadowwork)的一种。教育并非单单是充实自己的活动。为成为一名劳动者而接受教育的孩子们自己承担着这种准备劳动。(接受)教育从其强制性的特点来看也是一种劳动,且这种劳动是被置于非市场领域的无偿劳动,从这两点来看,接受教育这一劳动与“影子工作”有着相同的特点。如果将“女性和孩子”的影子工作也计算在劳动时间之内,并且支付给家长劳动者的薪金还约定俗成地包含这种个人的再生产劳动的话,那么户主单独收人(single income)这种形式的劳动与家庭集体劳动这种形式相比,很难说是一种“进步”</li></ul><h5 id="维多利亚时代的妥协"><a href="#维多利亚时代的妥协" class="headerlink" title="维多利亚时代的妥协"></a>维多利亚时代的妥协</h5><p>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将为了维系“近代家庭”市场所支付的费用称为在历史中所形成的资本主义与父权制之间的“维多利亚王朝的妥协(Victorian compromise)而这最终所形成的机制被称为“父权制资本主义”(patriarchal capitalism。这种机制最初便是二元的。父权制下的近代家庭,不过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家庭。反过来说,资本主义的前提便是把资本主义补充之物一一家庭置于市场的“外部”。</p><p>市场本应该是将“自由的个人”作为玩家(player)而组成的一种游戏但这里的个人实际上是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代理人一一家长劳动者。为了使“自由的个人”出现,市场与传统的共同体相敌对,并通过工业化的过程将其解体。但从共同体中孕育而出的不是“自由的个人”,而实际上是“自山的、独立的一夫一妻制家庭”。阿利埃斯称,在近代化的过程之中”胜利的不是个人而是家庭”。家庭的独立性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同到家庭是被隔离于公共领域之外的孤立的场所,这是史无前例的。而也正因如此,家庭被完全曝露于市场之中。以上几点都是近代家庭所具有的特征。如此一来,这蚱属性并非是在“市场与个人”的二元结构之中形成的而是在“市场与家庭”的二元结构基础之上形成的。</p><h5 id="“家”的发明"><a href="#“家”的发明" class="headerlink" title="“家”的发明"></a>“家”的发明</h5><p>家庭这一自律单位并非传统社会的遗留制度,它是近代的产物。</p><p>因此,近代是一种悖论,与其说它是“个人的时代”,不如说它是“家庭的时代”。这里的家庭是史无前例的脆弱而又孤立的小家庭,它的确是,而且仅仅是史无前例的纯粹化又特殊化的“家庭的存在”。</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工业化与家族(Domus)的瓦解"><a href="#工业化与家族(Domus)的瓦解" class="headerlink" title="工业化与家族(Domus)的瓦解"></a>工业化与家族(Domus)的瓦解</h5><ul>
<li>家族:通常是指以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读书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8%AF%BB%E4%B9%A6%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父权制与资本主义ch07-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的二元论</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1/Patriachy-Capitalism-ch07/"/>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1/Patriachy-Capitalism-ch07/</id>
<published>2020-06-11T14:17:56.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16T10:28:23.834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是统一理论还是二元论"><a href="#是统一理论还是二元论" class="headerlink" title="是统一理论还是二元论"></a>是统一理论还是二元论</h5><ul><li>沃尔拜(Walby)将由女权主义者发展起来的性统治理论归纳为以下五种:</li></ul><ol><li>性统治在理论上是无意义的(无视型统治的资本主义阶级分析【教条式马克思主义)】</li><li>将性统治归结于资本主义式的生产关系【无视阶级分析的性统治分析(激进女权主义】</li><li>将性统治归结于独立的父权制</li><li>性统治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密不可分的,它是形成资本主义式父权制这一单一机制的(资本主义下的)父权制的产物</li><li>性统治是父权制和资本主义这两个彼此独立的机制相互作用下的结果</li></ol><h5 id="新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a href="#新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 class="headerlink" title="新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a>新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h5><ul><li>爱森斯坦(Eisenstein):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关系是紧密相互依存的,所以二者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体系。</li><li>巴雷特(Barret):女性压迫虽然不是资本主义的功能性先行条件,但已经在现在的资本主义生产及再生产关系中获得了物质基础。</li><li>父权制是否先于资本主义:不先于资本主义则为其附属品/父权制下女性劳动是否对资本主义有贡献</li><li>统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至上的条件下)成功地解释了家务劳动一直具有私人特征的问题。家务劳动的非资本主义的特征对于资本主义来说既不是矛盾的又不是不相关的,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式的分析而言,它既非是其理论外部又非其受挫败之处,它是资本主义需要的且是恰如其分的存在。如此一来就形成了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需要全职的家务劳动者-家庭主妇的存在,反而言之,家庭主妇支撑着资本主义。</li><li>这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女性,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获得女性解放。</li></ul><h5 id="父权制的构成"><a href="#父权制的构成" class="headerlink" title="父权制的构成"></a>父权制的构成</h5><p>将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以二元论来理论,需要承认父权制是独立的领域。根据它所在的社会领域,可分为两大方面:</p><ol><li>意识形态是相对独立的领域,且父权制应当是一种意识形态</li><li>在社会生产领域之中存在独立于资本主义的父权制生产方式。(道菲、哈里森)</li></ol><ul><li>道菲的理论要点:父权制是固有的生产方式。在这个生产关系之下,女性劳动被男性占有,她们作为受剥削集团形成了性阶级。</li><li>哈特曼与道菲相同,都认为父权制的非资本主义的特点在于其固有的生产方式。他为了强调资本主义与女性劳动的固有关系,放弃了家务劳动是一种独立的生产方式这一说法,而是将其定义为一种更保守的概念,也就是,“从属的生产方式”。</li><li>批评的第一点:一个社会经济构成体重是否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的原理相异的生产方式。</li><li>第二点争论在于“家庭内部生产方式”是否真的是“男性对女性劳动占有”的物质基础。通过结婚这一制度,男女形成了统治和从属的阶级关系。</li><li>统一理论的难点:</li><li><p> (1)无法导入性这一变量。</p><p> (2)家务劳动通常对资本主义是有益的这一目的论式的假设常常被看做是资本主义与父权制二者关系调和的产物。</p><p> (3)家务劳动的论争使其在历史变化的解释上露出了破绽。</p></li><li>在女性压迫这一问题上,初期女权主义的理论分析追求统一理论。与此不同,当下的理论囊括了围绕着性差与性统治的各个角度。理论的多元性在形形色色的领域中有力地推进了女权主义者的分析。</li></ul>]]></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是统一理论还是二元论"><a href="#是统一理论还是二元论" class="headerlink" title="是统一理论还是二元论"></a>是统一理论还是二元论</h5><ul>
<li>沃尔拜(Walby)将由女权主义者发展起来的性统治理论归纳为以下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读书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8%AF%BB%E4%B9%A6%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父权制与资本主义ch06-再生产的政治</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1/Patriachy-Capitalism-ch06/"/>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11/Patriachy-Capitalism-ch06/</id>
<published>2020-06-11T14:16:46.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16T10:28:13.326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性(sexuality)的占有"><a href="#性(sexuality)的占有" class="headerlink" title="性(sexuality)的占有"></a>性(sexuality)的占有</h5><ul><li>正如阶级的定义就是某一类特定人群的劳动因另一群人的利益被有组织地剥削榨取(即劳动者),性(sex)的定义就是某一类特定人群(即女性)的性因另一群人的利益被有组织的剥削榨取。异性恋制度就是其机制,期凝结的形态是社会性别和家庭,其特性是在特定人群中所产生的的性别分工,其结果是再生产,控制管理就是其课题。</li><li>如果将生产关系中的阶级概念引用到再生产中来,我们可以称男性是再生产统治阶级,而女性是再生产被统治阶级。女性虽然持有叫做“子宫”的这一再生产手段,但是子宫从肉体上属于女性身体的一部分完全不意味着女性“所有”子宫。再生产统治阶级试图让女性始终对自己的身体保持无知,并将其身体的管理委托于男性,将避孕和生育的自我决定权从女性手中夺走。</li><li>在前近代的婚姻中,妻子被视为创造嫡子的道具(“借胎生子”)。在这样的制度,离婚对于女性而言意味着将孩子放在婆家随即离去。许多女性由于不想与孩子分离而对离婚望而却步。但即便是那时候,与母亲分开的孩子也并不是由父亲抚养,而是由男方亲属圈中的祖母从事这一再生产劳动。这里的问题是,无论是由母亲抚养还是由祖母抚养,孩子都属于男方这个事实。在像中国、韩国这样实施夫妻不同姓制的国家里,孩子属于男方也更是一目了然。孩子冠父姓意味着把母亲标记为外人。</li><li>现在夫妻离婚之际孩子有八成以上被归为女方……离婚不再意味着失去孩子,这使得女性下定决心离婚变得相对统一。但是多数单亲母子家庭处于贫困线之下也是事实……许多女性在恶劣的劳动环境中一边负担全部再生产费用,一边还得兼顾养育孩子,对她们而言,还能说她们从父权制下“夺回”了孩子吗?等待她们孩子的不再是个别的压迫性父权,而是转化为制度性的父权。</li><li>再生产不仅意味着从受孕到生育为止的生物学过程,还包括把生下的孩子抚养成人的全过程,并且这种再生产劳动由女性承担。通过这一过程,为了培养适合父权制的下一代而动员女性自发的献身,这与父权制的成功息息相关。家庭就是这种父权制再生产关系。通过家庭,父权制再生产关系本身也毫无疑问地由女性再生产出来[Chodorow]</li><li>女人,她只是生养了一个贬低自己的生物而已。</li></ul><h5 id="再论父权制"><a href="#再论父权制" class="headerlink" title="再论父权制"></a>再论父权制</h5><ul><li>父权制从词源上来看是“父亲的统治”(rule of fathers)。家庭是(亲属集团也同样)“依照性与年龄的不同而使威权和资源分配不均的决策因素”,而不是与神话相悖的、以较为宽容的“普遍互助性”为方针的“爱的共同体”。这种“父亲的统治”中包括“由性进行的统治”和“由世代进行的统治”这两个方面。家长(丈夫)同时占有“妻子的劳动”和“母亲的劳动”。</li><li>“再生产的政治”(reproductive politics),即在什么时候生,生下怎样的、数量多少的孩子,以及这一切由谁来决定、怎样决定,这些始终都是女权主义的核心问题。“生与不生是女性的自由”(reproductive freedom),这随谈是女性在夺回自身的性之时所使用的重要标语,但即便女性获得了自由意志下的生殖决定权,这真的能说就是获得了“生殖自由”吗?“自由意志的决定”背后有怎样直接、间接的因素在发挥作用呢?</li></ul><h5 id="孩子数量的决定因素"><a href="#孩子数量的决定因素" class="headerlink" title="孩子数量的决定因素"></a>孩子数量的决定因素</h5><ul><li>南希·佛伯尔(Nancy Folbre):子女的数量取决于将来孩子给父母带来的经济价值(利润)与养育孩子的费用(成本)间的平衡。</li><li>曾经,孩子的成长不花时间且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父权制从这里发现了“大家庭”的价值。但是,自义务教育和工厂法规将孩子从劳动中驱赶出去之后,不仅孩子所拥有的经济价值降低了,而且对母亲而言,孩子更是降为无法在家务劳动和抚养孩子中帮忙的、毫无用处的“饭桶”。另一方面,社会化的时间和教育费用却在增长。在工业化愈发成熟的社会中,这最终必然会提升对孩子未来的期待,也就是期待孩子成为高收益且高质量的劳动者。教育在当下则是“世代间财富转移”的主要表现。</li><li>对父权制而言,孩子带来的利润与成本的平衡由以下连点决定:<br> (1)一生中孩子对父母的经济贡献程度;<br> (2)养孩子的花费在家庭中丈夫与妻子之间并不均等的分配</li><li>(1)的世代间的不平等(genetational inequality)与(2)的两性间的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y)有关。在这二者的作用下,年长的男性获取利益,这是父权制的运作机制。</li></ul><h5 id="再生产费用负担的不平等"><a href="#再生产费用负担的不平等" class="headerlink" title="再生产费用负担的不平等"></a>再生产费用负担的不平等</h5><ul><li><p>男性会有注入自己为心爱的妻儿辛辛苦苦赚钱之类的借口:</p><p> (1)女性以再生产劳动的形式支付实物费用(即劳力和时间)而非支付货币费用(即金钱),并且如果将这种实物费用换算成货币费用的话,实际上将超过丈夫所能负担的金额;</p><p> (2)女性为了负担上述实物费用离开了职场,牺牲了应有的货币收入(误工费),即便之后再就业,那段离职时期将会成为不利条件使其终身背负无法挽回的差距。</p></li><li>丈夫的工资是家庭工资:工资曲线上升的方式与家庭周期完全不一致。……没有人来支付妻子的实物费用。在降低自己生活水平将孩子所需优先于自我所需的这种“献身”的引导下,妻子在育儿期内始终忍受着这种痛苦。关键点在于,没有人对妻子的再生产劳动进行支付,无论是丈夫、经由丈夫的资本还是国家。</li><li>孩子的第二次社会化:妻子为了用货币费用支付额外的教育费用外出工作。</li><li>因此,无论是第一次社会化中养育孩子所花费的实物费用,还是第二次社会化中所花费的货币费用,到头来都是由妻子承担。</li><li>当下对女性而言,离婚是代价极高的“解放”。许多国家的政策愈发保证了男性的自由:逃离结婚而获取的自由,其结果就是摆脱为人父母的责任而取得自由。</li><li>哈特曼:男人只会在孩子具有经济价值的阶段把他们留在身边,当孩子失去经济价值的时候便将其强行推给女性。</li><li>男性丝毫没有因为离婚放弃亲权而导致他们放弃父权制。这只是意味着他们选择拒绝分担再生产的费用并将其完全推给女性。而这些孩子们进入教育和媒介的第二次社会化制度之中,在第二次社会化的制度之下,只要彻底贯彻男性通知,即便男性放弃了个别的父权,他们也能够有效地达成父权制的社会化。而且这种社会化的费用,不仅是实物费用,连货币费用都是由女性来承担的。</li></ul><h5 id="世代间的统治"><a href="#世代间的统治" class="headerlink" title="世代间的统治"></a>世代间的统治</h5><ul><li>所谓性统治,即占有女性的性,并管理其受孕能力。这也就是通过管理女性这一“再生产手段”并最终占有作为成果的“再生产物”,即占有孩子。世代间的统治是性统治的结果,也是其目的之一。</li><li>孩子的归属对孩子的统治并无直接联系。</li><li>父权制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养老的社会费用由谁来承担,在长大成人的孩子与国家之间如何分配承担的费用。</li><li>“孩子对独立的要求”与对父母的经济依赖,二者产生矛盾,使孩子产生巨大的怨恨。正如女人不是单纯的再生产手段一样,倘若孩子也不是单纯的再生产物,而是有着自我意识的主体,那么这种矛盾就无法避免。</li></ul><h5 id="女儿的价值"><a href="#女儿的价值" class="headerlink" title="女儿的价值"></a>女儿的价值</h5><ul><li>男性家长享有女孩的直接占有权,如买卖女儿、代女儿接收女儿的薪金等。在父权制下,照料老人建立在“性别分工”之上,即由儿子负担其货币费用,由儿媳妇,也就是与其父母并无血缘关系的女性来负担实物费用。这种费用的负担与再生产的负担相同,其结果是并没有支付妻子的劳动力再生产费用。</li><li>父母年老后的照料由儿子转为女儿,这并不意味着父系制度转变为母系制度,更不意味着父权制的结束。在实物费用格外昂贵的现实压力下,这只不过意味着父母不在剥削儿子,而是试图剥削女儿的劳动力而已。</li><li>由父系型同居向母系型同居过渡现象体现了负担照料老人的费用包含着两性间不平等的分配,女性对于这一问题束手无策。这一过渡只是单纯地反映了女性支付实物费用的价值逐渐增加的事实而已。</li></ul><h5 id="孩子的反叛"><a href="#孩子的反叛" class="headerlink" title="孩子的反叛"></a>孩子的反叛</h5><ul><li>女性和孩子不只是父权制下共同的被害者,他们可以在父权制下由被害人转化为进行代理人战争的直接加害者。</li></ul><h5 id="父权制的废除"><a href="#父权制的废除" class="headerlink" title="父权制的废除"></a>父权制的废除</h5><p>女权主义者的要求是:</p><ol><li><p>调整再生产费用在两性之间不均等分配</p></li><li><p>终止世代间的统治</p><p> (1)作为自身权利,孩子对于再生产费用的支付享有所有权(不是家庭津贴,而是儿童津贴)</p><p> (2)能够确保支付老人至少能够独立的养老金以及公共养老服务</p></li></ol>]]></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性(sexuality)的占有"><a href="#性(sexuality)的占有" class="headerlink" title="性(sexuality)的占有"></a>性(sexuality)的占有</h5><ul>
<li>正如阶级的定义就是某一类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读书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8%AF%BB%E4%B9%A6%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父权制与资本主义ch05-再生产方式的理论</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09/Patriachy-Capitalism-ch05/"/>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09/Patriachy-Capitalism-ch05/</id>
<published>2020-06-09T14:10:04.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16T10:28:05.169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生产至上主义"><a href="#生产至上主义" class="headerlink" title="生产至上主义"></a>生产至上主义</h5><ul><li>科沃德(Rosalind Coward):将家庭作为主要论点,在阶级这一变量上使得性这一变量可视化,但把家庭以及其中的两性定位又还原为经济活动。刚把家庭这一领域从马克思理论中分离出来,就又陷入经济主义预警的循环往复中。</li><li>萨克斯(Karen Sacks):比较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中女性不用地位,选取的依据是女性地位与女性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li><li>将女性地位仅置于与生产方式的关系中进行的各种论述自然也都归结于这样的要求:尽管女性在历史上因为其作为“生育的性”而自带不利条件,但她们仍旧是生产者;应当合理地评价女性生产劳动的贡献。这种生产方式还元论是一种生产一元论,市场一元论即是由其演变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本应从批判阶级统治一元论出发,倘若再次陷入生产一元论,则会返回起点。</li><li>达拉·科斯塔(Dalla Costa)</li><li>伊里奇(Illichi):影子工作论(shadow work)</li></ul><h5 id="家庭内部生产方式"><a href="#家庭内部生产方式" class="headerlink" title="家庭内部生产方式"></a>家庭内部生产方式</h5><ul><li><p>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们无一例外的都将父权制仅仅定义为某种“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性统治定义为“男性对女性(生产)劳动的占有”。这是一种生产至上主义。该立场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之中。</p></li><li><p>再生产(reproduction)的概念与父权制的概念相同,是极富争议的多义概念。再生产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含义。</p><p> (1)生产机制自身的再生产;</p><p> (2)劳动力的再生产;</p><p> (3)人类生物学上的再生产。</p><p> 含义 | 代表<br> —|—<br> (1) | 阿尔都塞(Althusser)巴雷特(Barrett)<br> (2) | 家务劳动论战<br> (3) | 梅亚苏(Meillassoux)费尔斯通(Shulamith Firstone)</p></li><li><p>梅亚苏:“年长男性统治”—再生产至上主义</p></li></ul><h5 id="“生产方式”与“再生产方式”的辩证法"><a href="#“生产方式”与“再生产方式”的辩证法" class="headerlink" title="“生产方式”与“再生产方式”的辩证法"></a>“生产方式”与“再生产方式”的辩证法</h5><ul><li><p>生产劳动与再生产劳动是不可兼得的关系,由此,作为再生产者的女性必然成为劣等的生产者</p></li><li><p>社会生物学家的宿命论式的三段论</p><p> (1)生产孩子与生产文化不能兼顾</p><p> (2)女性生产孩子</p><p> (3)所以只有男性才能生产文化</p></li><li><p>分析:</p><p> (1)认为再生产与生产是冲突的,这一观点的前提在于,人们在其最大限度的生存线之上竭力全勤于生产活动。“丰足”的社会中,再生产与生产毫无冲突。</p><p> (2)只有当再生产被按照性别分配给女性时,对于女性而言,再生产才会同生产相互冲突。工业社会将女性的再生产劳动增加到最多,而降男性的再生产劳动削减为最少。</p><p> (3)在再生产比生产活动更加重要的社会中,女性的再生产力智慧提高女性的地位而不会使其降低。</p></li><li><p>如何才能够用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充分地将生产和再生产作为单一过程的部分完全统合起来,而明确性别差异是阶级结构的组织形态不可分离的部分呢?</p></li></ul>]]></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生产至上主义"><a href="#生产至上主义" class="headerlink" title="生产至上主义"></a>生产至上主义</h5><ul>
<li>科沃德(Rosalind Coward):将家庭作为主要论点,在阶级这一变量上使得性这一变量可视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读书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8%AF%BB%E4%B9%A6%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父权制与资本主义ch04-父权制的物质基础</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07/Patriachy-Capitalism-ch04/"/>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07/Patriachy-Capitalism-ch04/</id>
<published>2020-06-07T13:36:03.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16T10:27:56.434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父权制的定义"><a href="#父权制的定义" class="headerlink" title="父权制的定义"></a>父权制的定义</h5><ul><li>Hartman:拥有物质基础且存在于男性间的阶级制度关系以及最终使男性统治女性成为可能的、只存在于男性间的一系列社会关系。</li><li>濑地山:基于性的,权力由男性主宰且分工被固定分配的一宗关系和规范的总和。</li><li>父权制的物质基础: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统治,这种统治通过防止女性接触经济中的必要的生产资源,或者通过控制女性的性机能来维持。(Hartman)</li><li>废除父权制不是通过改变每一个男性的态度、扭转每一个男性的意识而达到的。而是通过改变现实的物质基础,即制度与权力结构才能达成。</li><li>父权制下的性统治不仅存在于一对男女关系中,它也存在于家族集团中男性成员与女性成员之间,以及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中作为阶层的男女关系之间。</li><li>在广义的父权制下,对于女性而言,男性构成了一种”利益集团”。异性恋关系,与其说它连接起性别不同的彼此,倒不如说连接起处于这种关系中并拥有共同利益的统一性别的人。</li><li>男性有两套用来维护自己利益的”父权制式策略”。第一个是在雇佣劳动中排挤女性;第二个是与男性劳动相比,女性劳动被看作是无足轻重的,并将女性关在封闭的牢笼里。</li><li>因为”父权制下的性别分工(以及其中出现的女性劳动贬值)早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所以我们甚至可以将资本主义视为父权制的近代形态。</li></ul><h5 id="家庭:性统治的场域"><a href="#家庭:性统治的场域" class="headerlink" title="家庭:性统治的场域"></a>家庭:性统治的场域</h5><p>“爱的共同体”的神话早已遭受性统治的现实之击而崩塌了。</p><p>顶着个人隐私这一”神圣”的光环,家庭得以将公共性干涉与监督拒之门外。而正因如此,也不难想象现代社会中家庭已成为私人暴力的主要场所。丈夫对妻子的暴力以及对孩子的虐待,都是私人领域确立的专有产物。</p><p>在把家庭作为分析对象之时,首先必须要向共同体神话的禁忌发起挑战。拨开那个我们曾经深信不疑的超个人性的实体,那个尚未被问津的、被 残留下的”神圣领域”。为此,我们必须回到权利与资源分配不均的个体集合之中。</p><h5 id="物质基础"><a href="#物质基础" class="headerlink" title="物质基础"></a>物质基础</h5><p>道菲称家务劳动为劳动,且是“生产性”的劳动。然而这里的“家务劳动”是指在家庭内部由名为“家庭主妇”的已婚女性所承担的无偿劳动。我们把这种生产的方式称为“家庭内部生产方式”。而形成“家庭内部生产方式”的统治结构便是“父权制”。父权制是指,当今工业社会中女性从属于男性的体制。而这种体制下的经济基础便是家庭内部生产方式。</p><p>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不推倒家庭单位这座高墙,家务劳动就不能作为研究对象。(同若要聚焦家庭里女性承担的家务劳动这一劳动问题,就需要明晰地在不可分割的家庭这一整体之中,抽出男性和女性的“个人”概念来探究其中的政治(性的政治)。事实上,家庭这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被当作充满爱和关怀的共同体(Gemeinschaft)。在这一看法支配下,家庭成员被分摊的压迫性的劳动并没有被视为核心问题。关注经济中非货币领域的波兰尼将互助性赠予经济之外(或者说在其之前)的领域划分为“家庭领域”,他将其称为“普遍互助性”(generalized reciprocity)(萨林斯语)统治下的非功利性、非计算性领域[波兰尼,1977]。“普遍互助性”是指像父母照料子女一样不求回报的无私原则。在这一原则下,捕获的猎物优先分配给发育期的孩子和饥饿的老人。也就是说,并非依照能力和劳动,而是“按需”分配从而实现共产主义共同体的理想。</p><p>第一,我们需要对于家庭是共同体式的这种论说持保留态度。"Gemeinschaft”(共同体)与“ Gesellschaft”(社会)这一对概念,众所周知是社会学家膝尼斯所提出的。他把工业化中产生的新社会形态命名为社会,与此相对应地,将“非社会之物”仅看作为共同体。他假设共同体的经验性对应物产生于前近代,然而他在将“从共同体到社会”这一历史性变换定型时犯下了浪漫主义派错误,即他将子虚乌有虚构成了过去。这恐怕也与一元性的进步史观脱不开干系。</p><p>第二,我们需要分析在家庭这一制度内部发生了什么。家庭是按照性和年龄(世代)组合原理而形成的制度。在其中,按照性和年龄把分工和权势进行不均等地分配。所以,无论波兰尼如何主张家庭是普遍互助性统治下的领域,但事实上,家庭既不是成员平等的共产主义式的共同体,也不是能够萌生自主性领导权的志愿性(voluntary)集团。家庭中的分工和替的分配;基于该社会所采用的家庭样式,早已作为一种制度而定型。</p><p>父权制是指,在家庭之中由年长男性掌握权势的制度。索科勒夫定义“父权制”为“年长男性的统治”[Sokoloff,1980]。在年长男性的统治下,按照性和年龄的组合原理,家庭之中年少的成员以及女性处于从属地位且其劳动被剥削和榨取。父权制所整合的生产方式叫作“家庭内部生产方式”,其中被置于“无偿劳动”剥削之下的不仅仅只有女性。未婚、不婚的男性亲属的劳动也同样被一家之主所占有,他们没有对劳动和劳动生产物的自我决定权。道菲问道:“是否只有家务劳动是无偿劳动呢?”进而又问道:“是否只有女性从事无偿劳动呢?”从事无偿家务劳动的女性,她们的地位与寄居于兄长家并从事义务劳动的不婚的老二、老三其实别无两样。然而,只有少数的男性处于家中从属的家庭内劳动者的地位,而大多数的已婚女性都会成为家务劳动的无偿劳动者。这样的机制是性这一变量在起着无法避免的、内在性的作用。</p><h5 id="女性-阶级?"><a href="#女性-阶级?" class="headerlink" title="女性-阶级?"></a>女性-阶级?</h5><p>Delphy:由于父权制是从其劳动的性别原理中取得利益的,所以已婚女性形成了共利害的、超越阶级差异的“女性阶级”(women class)。这种“阶级”的规定,也就是说,女性一家务劳动者有着从劳动中自我异化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否存在异化感,异化的事实是存在的。女性运动的目的便是通过对这种劳动异化的认识来组成阶级。正如道菲所言,由“女性阶级”而开展的劳动物质基础的变革才是女权主义革命的目的,而把变革贬低为不过是“意识的解放”、“文化革命”的观点全部是反动的。</p>]]></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父权制的定义"><a href="#父权制的定义" class="headerlink" title="父权制的定义"></a>父权制的定义</h5><ul>
<li>Hartman:拥有物质基础且存在于男性间的阶级制度关系以及最终使男性统治女性成为可能的、只存在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读书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8%AF%BB%E4%B9%A6%E7%AC%94%E8%AE%B0/"/>
</entry>
<entry>
<title>父权制与资本主义ch03-家务劳动论争</title>
<link href="https://blog.takeko.top/2020/06/07/Patriachy-Capitalism-ch03/"/>
<id>https://blog.takeko.top/2020/06/07/Patriachy-Capitalism-ch03/</id>
<published>2020-06-07T13:35:55.000Z</published>
<updated>2020-06-16T10:27:48.531Z</updated>
<content type="html"><![CDATA[<h5 id="“家务劳动”的发现"><a href="#“家务劳动”的发现" class="headerlink" title="“家务劳动”的发现"></a>“家务劳动”的发现</h5><ul><li>“家务劳动”(domestic labor)是将“市场”与“家庭”的相互依存关系连接起来的缺失的一环。</li><li>家务劳动是非非商品化的劳动之一。</li><li>没有被市场化的劳动只能停留在私人劳动这个层面。</li><li>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区别是一场强制划定的市场劳动与非市场劳动的界线。<br>道菲(Delphy):</li><li>家庭内劳动(domestic work):在住宅(domus)内进行的无偿劳动。</li><li>家务劳动(housework):家庭内劳动中的某些特定劳动。</li><li>两者均是供自家直接性的消费产生的劳动,其区别最终归结于”农业固有的”还是”非农业固有的”这一循环性的定义上</li><li>因此称家务劳动的定义是”不论城市、农村,所有家族都共通的,自家消费用的生产”</li><li>家务劳动为何是无偿劳动:由生产者直接消费的非市场的生产物,要按照生产来计算。不经过市场媒介(即不供交换)不足以解释家庭内劳动地位的原因。所以,家务劳动与以”家庭内自家消费”的名义所计算的其他生产相同,都应当被看作是生产。供给自家消费的生产过程,是一个整体过程。而直至最终消费的所有行为要么均是生产,要么均不是生产。</li><li>所以家庭内劳动和家务劳动之间没有本质区别,那么家务劳动的城市标准的实质是,在城市化-工业化中未被市场化而剩余的家庭内劳动,即被称为家务劳动。</li><li>家务是”无收入的工作”,这意味着它是被不正当剥削的”无偿劳动”。而从这种”无偿劳动”中获利的是市场,以及市场中的男性。</li><li>我们的任务就不是将”家务劳动”称作”非生产性劳动”并将其放逐于市场和问题分析的外部,而是去追问市场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将家务劳动放逐出市场的。”只有去追问非市场的、非货币的部分,我们才能看清女性所处的现实。”</li></ul><h5 id="以爱之名的劳动"><a href="#以爱之名的劳动" class="headerlink" title="以爱之名的劳动"></a>以爱之名的劳动</h5><ul><li>家务劳动亦是劳动。</li><li>“劳动”浸染了汗水和辛酸,还被扣上以”目的-手段”为名的一系列功利主义原则的帽子,而且可以换算为经济价值。但就是这样的劳动,在无偿和献身的旗号下,还被试图以神圣之名得到救赎。特别是关于”家务劳动的经济及爱知的争论中,女性自己总以”爱”之名提出异议。</li><li>给”爱”和”母性”赋予象征性的价值并将其推向神坛,实际上是长久以来榨取女性劳动的意识形态机制。</li><li>“爱”,其实就是女性为了调动自己的能量,将丈夫的目的当作自己的目的的一种机制。</li><li>“母性”是女性为了极力克制自我需求,通过引发自我献身和牺牲精神,将孩子的成长看作自己的幸福的一种 机制。</li><li>所谓的女性专有领域的”关怀”、”照料”实际上是”以爱之名的劳动”(alabor of love)[Finch&Groves,1983]</li></ul><h5 id="家庭-女权主义(domestic-feminism)的悖论"><a href="#家庭-女权主义(domestic-feminism)的悖论" class="headerlink" title="家庭-女权主义(domestic feminism)的悖论"></a>家庭-女权主义(domestic feminism)的悖论</h5><p>在近代社会的形成中,“家庭”领域的形成和女性在此领域握有的主导权(其实都是对女性的隔离,这点在之后得以明确)成了家庭女权主义“提高女性的地位”的目标,而对这一悖论[Matthews,1987:66-91]可以做如下解释。之后作为排斥女性和压迫女性始作俑者而登场的性别分工(近代产生“公私领域的分离”以及各领域对应的性别角色分配)成了众矢之的。但讽刺的是,那个时期的女性还主动积极地称颂性别分工。因为在近代前的农业社会中,男人和女人从事着同样的劳动,女人经常受男人的指挥监督,没有丝毫自主性可言。而“家庭性”(domesticity)的形成,使女性靠着性别隔离(sex segregation)找到了逃脱男性权力的“庇护所”,反过来说就是创造出了“女性王国”[矢木,1981;落合,1985、1990]。</p><p>由于上述“家庭性”的典型出现于城市资产阶级中,所以成为“家庭主妇”对许多女性而言意味着阶级晋升。对男性而言,能拥有佣人而不劳妻子做家务更是他社会阶级地位的标志。至今在许多梦想着“婚后成为家庭主妇”的女孩心中仍回响着成为家庭主妇意味着阶级晋升的近代初期的余音。因为对她们而言,男人通过教育这个阶级晋升的阶梯可以从自己的原生阶级向上攀升,而自己只能通过结婚这唯一的机会重新选择自己的所属阶级。</p><p>在”家庭主妇”出现和新兴城市资产阶级形成之时,产生了大量的”家务佣人”(domestic laborer)。”家务劳动”在成为”家庭主妇”的工作之前,已经由”家务佣人”率先展开了”。</p><p>从历史顺序来讲,与其说从事家务劳动的是家庭主妇,倒不如说家庭主妇之后才开始从事家务劳动。</p><p>从事家务劳动的是家庭主妇。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家庭主妇所从事的劳动是家务劳动。这样定义有着历史性的新意。将”家庭主妇劳动”与”家务劳动”同义化,就要让家庭主妇的地位失去特权性并将其大众化。</p><h5 id="日本的家务劳动论争"><a href="#日本的家务劳动论争" class="headerlink" title="日本的家务劳动论争"></a>日本的家务劳动论争</h5><p>1960年矶野富士子发表于「朝日期刊」中的论文,率先开启了第二次家庭主妇论争。她提出”想向经济学家请教”:”家庭主妇的劳动”为何”有用但却不产生价值”</p><h5 id="英国的家务劳动论争"><a href="#英国的家务劳动论争" class="headerlink" title="英国的家务劳动论争"></a>英国的家务劳动论争</h5><p>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以英国为中心的英语世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之中,兴起了所谓的”家庭劳动论争”(the domestic labour debate)。</p><ul><li>玛格丽特·本斯顿(Benston)从”生产手段中的女性固有关系”中明确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女性的压迫,并试图将其与阶级分析相结合。</li><li>达拉·科斯塔(Dalla Costa)和赛尔玛·詹姆斯(Selma James)将资本主义制度下女性的家务劳动称为”劳动力商品”。</li></ul>]]></content>
<summary type="html">
<h5 id="“家务劳动”的发现"><a href="#“家务劳动”的发现" class="headerlink" title="“家务劳动”的发现"></a>“家务劳动”的发现</h5><ul>
<li>“家务劳动”(domestic labor)是将“市场”与“家庭”的相互
</summary>
<category term="Note"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categories/Note/"/>
<category term="读书笔记" scheme="https://blog.takeko.top/tags/%E8%AF%BB%E4%B9%A6%E7%AC%94%E8%AE%B0/"/>
</entry>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