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150
Description
对态度的总结,先承认自己这个月学算法有些焦虑,同时在学专栏的过程中有走马观花的现象,这两点做不好的地方,借此总结好好反省。
首先焦虑是自己太计较和与别人的差距,被一些优秀努力的同学比下去,内心有些焦躁失落,出现这种负面情绪自然无法专心一致,结果学习事倍功半,自然是恶性循环,学得越差就越焦躁,越焦躁就学得更差,把原本学算法的初心变得过于功利性,这和自己学算法的初心的是相悖的,自己学算法的初心很简单,将来看到和算法相关的代码或在工作中动手封装几个算法函数不至于一脸懵圈。
其次,我承认自己喜新厌旧,所以学东西会走马观花,自以为是,不去复习。果然考试当天直接被打回原形。艾斯浩宾曲线大家应该都知道,一样知识学了之后不去复习自然会很快就忘记(天才例外),我把自己当成天才,最后成了蠢材,数据结构与算法专栏里出现的算法代码大部分依旧写不出来。
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收获了不少, get了一些新的技巧,比如在解算法题时可以根据思路画图,多动手写代码。多去LeetCode刷题,根据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多写几道解题方法,加以对比,锻炼编程的响应时间和内存资源消耗优化能力。
对知识的总结,在学整篇数据结构与算法专栏中,在数据结构方面,线性表、树、图的理解不够深入,在算法方面,对十来种的排序算法混搅不清,以及对字符串匹配算法一知半解。
往后的flag,把完成训练营每周作业的行为当成一种的习惯,依旧每周动手刷两题算法题,把老师发布的算法作业全部做完。另外每周复习专栏二节内容,把涉及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全都自己用代码实现一遍。师傅领进门,只能靠自己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得去沉淀积累。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最后谢谢班班和极客时间,给了我一个一起和优秀的同学学习的机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