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0 lines (43 loc) · 2.84 KB

note_2wd4.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0 lines (43 loc) · 2.84 KB

2WD4 公开课笔记

触动最大 TOP 3

  • 岩钉
    • 岩钉与攀爬之间的关系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有共通之处
    • 先写教程还是先写代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 输出
    • 输出是更残酷的输入
    • Tell Duck 是一种语言上的输出,自言自语方式的输出要比文字输出的方式更为快捷方便
  • 问题反转
    • 是一个强制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过程
    • 有没有类似的场景/问题/现象/操作
      • 对应的异同点是什么
      • 异同点各自涉及什么样的背景知识
      • 各自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 解决方案的异同点是什么
      • ...
    • 问题/现象/操作/场景反过来是一个什么样子?
      • 易于定位/推导/分析/实现吗?
      • 不易的根因在哪儿?
      • ...

改进点 TOP 3 及对应解决方案

  • 偏实践轻基础理论

    • What: 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基础问题不关心,过于想当然。例如:__main____init__
    • Why: 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可以根据mianinit这些单词去『理所当然』地推测一些理论出来,觉得解释的通之后,没有进一步验证
    • 改进方案:
      • 放空心态,合理利用已有的编程基础,将两者比较之后,拿出正式的比较结果,可以在仓库开issue或者wiki
      •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利用发散思维触类旁通,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回事。好奇心不能习得,但是可以通过技巧来培养
  • 最深度地挖掘问题根因

    • What: tkinter部分控件不支持输入中文的问题,简单地拿Google出来的结果作为最终结论
    • Why:
      • 查证问题解决方法花费时间太长,消耗过多精力,因此下意识想要偷懒?
      • 这几年高压工作,为节省时间而养成的『浅尝辄止』的坏习惯?
    • 改进方案:
      • 注意记录后续出现『浅尝辄止』时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心理烦躁要在发泄完之后,继续探索;身体疲惫导致的『浅尝辄止』,要注意恢复体力或者加强锻炼
      • 强化深度挖掘问题根因的操作步骤,以5 Why的形式给出问题分析过程。以此,保证问题分析过程的流程化,确保形成新的习惯,代替旧习惯
  • 教程输出结果不够清晰、标准

    • What: 迭代记录中,记录每次迭代的内容仍然偏简单,漏掉了一些分析、思考的过程,也没有按照5W1H的格式来进行
    • Why: 思考分析过程往往只是脑海中瞬间完成的过程,并且当时面对的是代码或者参考资料,不能在Markdown编辑器中快速记录
    • 改进方案:
      • 养成『自言自语』的习惯,学习过程中时时刻刻Tell Duck
      • 使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将分析和思考的过程说出来,直接录音记录。用录音来降低攀爬和岩钉之间的速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