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84 lines (46 loc) · 3.61 KB

00.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84 lines (46 loc) · 3.61 KB

这本书会写什么

写作是一门被高度误解的能力。

坊间有很多写作书、写作课,教大家作文技巧。写作也是一门我们从小学就培训到大的技能。

但是周遭文笔好、文笔流畅、能够信手拈来的朋友就那么几个。

有人认为写作是一种天赋。无法被培养。

虽然我从小还算是个写作小能手,起码写的出来,文章有一定水准。曾经我也以为这个技能是天赋的,无法转移的、依靠灵感的。

但是我在多年的练习后,却发现并非如此。

我发现

  1. 写作并非是强依赖灵感的
  2. 一般人之所以很难提升写作能力,其实是训练角度方向完全错了

也就是只要用对的角度去剖析练习,正常人都可以大幅提升自己的写作质量与速度

写作与你想的不一样

为什么写作是一门高度被误解的能力呢?

我最常观察到的一件事,就是经常将这几件事划上等号:

『人人都会说话 = 人人都会写作 = 人人都能写书』

理论上,“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间,只要你会说话,就能够写作。只要你会写作,让你写足够多篇,就能写一本书。

而如果写不出来,是因为“没有灵感”的关系。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如果要提升写作能力,我们应该要去集中解决“没有灵感”的问题。

然而你去翻了翻市面上传授“灵感”的书或课程,它们的主题却都集中于激发想像力,这些技巧让自己写点短段落可以,却写不了什么认真长文。更多的灵感技巧更像是让你短暂的迸发一些火花,而不是让你接上长久的灵感引擎输出。

这就是写作人长久以来的困扰。之所有这样的困扰,是因为大众看这个视角完全错误了。

如果要精确比喻的话,我会想要这么比喻:

人人都有走路的能力,那你是否认为会走路,就拥有会跑步的能力?拥有会跑步的能力,就会有拥有跑马拉松的能力?

当然不可能,如果你这样想,其实是非常荒谬的,因为跑马拉松是需要训练的。

所以不可能存在“只要给定足够多的时间,一个人必定有办法跑完 42km 马拉松”这件事。

原因在于,跑马拉松这件事除了需要消耗体力之外,同时也需要特定技巧训练的。

所以绕回来写作这件事,为什么我们会认为“会说话=会写作=会写长文=会写书”呢?

这件事情其实是跟跑马拉松一个道理。

如果要将“表达”与“行走”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类比:

  • 说话 = 走路
  • 写作 = 用手走路
  • 写文 = 用手走路
  • 写长文 = 用手跑步
  • 写书 = 用手跑马拉松

用膝盖想都知道,未经训练,用手跑马拉松,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甚至,手可能还会废掉!

所以为什么大众会觉得,人天生会有写作的能力?

而且写作与跑步不同。

在写作这个议题上,一般人之所以写不出来、写不完的原因,除了“脑力”与“体力”一样是有限的之外,其实还有一个“跑道”问题。

“跑道”问题,即是“灵感”问题。

一般人所说的“灵感”问题,即是除了体力之外,有没有“畅通”的“思绪连线”。

所以当我们在探讨写作议题时,其实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两件事:

  • 体力配速
  • 跑道搭建

这本书我们会围绕着这两大主题去拆解:

  • 全局视角写作
  • 人工灵感

透过解构一本书的写作过程,读者能够更加掌握到更有效的解构、组织内容的技巧。达到速度与“灵感”上的突破,解放被封印的高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