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82 lines (45 loc) · 3.84 KB

1-8.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82 lines (45 loc) · 3.84 KB

如何强行突破

有时候,我们在后制时,真的再怎么样,都写不出来补充角度了。

其实,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在于作者的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已经被自己写干了。横竖就只能写出那六万字,再多也没有。

那要怎么解决呢?

给你一个大胆的方向:看别人的书。

很多作者其实在写书时,会很排斥看同领域其他人的书。因为他会想,我如果正在写书,看别人的书找灵感,岂不可耻。

其次,他也会害怕参考这些书,不小心写书时,混到别人的思维,结果变成抄袭。

这个担心大家不是没有,但其实这也有变通方法。

1. 注明出处

如果你怕别人写得太好,引了太多别人的内容,那就干脆在书里面,注明出处就好了。反正你骨架早就写好了,不太可能引过头引到整本书就变成别人的味道吧?

2. 拆解他人视角

一个主题,每个作者有不同视角。当你退一步看别人怎么写的时候,你有时候会发现别人的拆解视角很有趣。

光是不同视角,就可以引起很多火花。甚至你对同一主题,都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有时候,我會看同领域其他人的书,有时候我会强烈不认同该作者的论点。光是我觉得「别人在胡扯」,我就可以义愤填膺的写个 5-6000 字 XD你看这文章不是就挤出来了

3. 找到不同关注点

别人的角度安排跟三大 Section ,肯定跟你不一样,标题也不一样。你可以看看这里面的大众关注点,是不是你有漏掉的。

这些大众问题本来可能都不在你的书上。

4. 只用他人故事

我们最前头有说过:写书最怕不是掰不出理论,最怕是例子写不出来。有时候论述很好,但是例子剪不出来。

多看一些别人的书可以找到「一些共用的故事」,如祖传心里学豆知识,这些也是可以凑字数。

光用这四大招数,V1 与 V2 的两万字增添内容。就不是很难了。

====

!!特别注意!!

请千万只在V1 => V2 的过程,才能看别人写的书!否则你会很容易被别人的思想结构牵走,让你后续写作时只想著别人的结构。这个行为很危险,所以千万只在后期制作时,才翻同领域的书。

什么情况不适合用这个方法写作?

那么,有什么情况不适合用这个方法写书呢?

写书写不出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知识储备量太大,写不完是因为想写的东西太多,卡住。

这类的情况就适合用这样的方法,快速清出一条写作的跑道。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写这本书的原因并非是储备量太大,而是希望收集笔记,藉由写书去学好一整门学问,然後写一本书。

那么我就强烈建议不要使用写书这个方法去解决你写书上的问题,很有可能只会事倍功半而已。

这个写作法的假设前提,是身为作者的你,已经到了 B 点了。所以这个方法是协助你,快速理出一条路。

但是,如果你从未到过 B 点,那么很可能你在定这个 B 点时,都是自己想像的。甚至,连当中找到的道路方向都是错的。

如果你对于书本探讨的议题,还達不到出口就能侃侃而谈的境界(人家问一个问题,你就可以膝盖级反应回答对方),就以这个方法去做研究去写书,只会让你越研究离「真正的终点」越远而已。

我建议,在写作时,应该改写的是「一篇篇的研究报告」。(可以参考2-4)

这个研究报告格式是:

  • 什麼是?
  • 為什麼?
  • 能舉例嗎?
  • 能多舉幾個例子嗎?
  • 我能不能舉個反例
  • 最後打個比方

先自己写个 15-20 篇,再回过头来写书。

不要一开始就著急自己打个 outline ,就一头栽进去写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