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基于Alpha- Beta剪枝Max-Min博弈树的五子棋对战AI + 搜索优化(IDA*,A*,Zobrist,Ac自动机,贪心优化) + Qt-UI界面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Gerchart-GXT/Gobang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基于Alpha- Beta剪枝Max-Min博弈树的五子棋对战AI

前言

用到的技术

  • 极小化极大值搜索(Max-Min)
  • Alpha- Beta剪枝
  • 棋局局面评估方法与优化
  • Ac自动机
  • IDA*(迭代加深)
  • A*(启发式搜索)
  • Zobrist-Hashing(Zobrist哈希方法)
  • QT-UI框架

博弈树

概念解释:

  • 顾名思义,对于“一来一往”式的棋牌(博弈)游戏,可以将双方的每一个选择构建为一条双方交替进行的链式结构A-B-A-B...
  • 博弈树将当前选择的所有可能扩展指上述链式结构(类似于邻接表),由此便可将双方的未来可能选择用一棵树来表示,树的每一个节点代表一种决策。
  • 以Gobang Game为例,则深度为奇数层的节点代表黑棋的决策,偶数的层节点为白棋决策,因此一棵五子棋的决策树便初步建立。(如下图) 1653408400517.png

极小化极大值搜索(Max-Min)

  • 设想一下,对于一个棋手,在选择下一步的着子位置时,一定是尽量选择最有利与自己(等价于最不利于对方的位置)

  • Max-Min搜索就是基于以上想法,在博弈树中将当前自己着子的那一层命名为Max层,对方的命名为Min层,接下来进行如下讨论:

    1. 当前处于Max层
    • 该自己着子,因此选择当前局面最有利于自己的位置(如何寻找这个位置后文会讲),随后进入Min层
    1. 当前处于Min层
    • 该对方着子,此时应该选择最不利于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对方),让对方着子
  • 假设现在我们进行两轮搜索,即自己下一次,对方下一次重复两次:

    • Ps:为什么要按照轮来搜,而不是按照层?
      • 由于是双人博弈,因此应该自己下完以后让对方再防守一次,将防守后的结果进行比较,最后选择最好的解。这样的结果更有效
    • 如下图所示,建立博弈树以某一节点为例(画成二叉树只是便于讲解):1653409728215.png
      • 下面模拟搜索过程(前序遍历)
      • 第一次达到第4层,得到这条方案的对于对方玩家的最后局面评估为10,将记录的最优解分数(初始化为INF,假设我们定义分值越大越对结果有益,此时为Min层则对自己最有力的分数是越小越好,因为此时的打分是对方得分,自己得分+对方得分 = 0)更新为10,继续搜索得到-5,再更新,以此往复,最终找到最优解分数为-999
    • 上述类似的树在确认当前点的着法是有很多,树的规模取决于每次决策后新的对应决策的规模,对五子棋而言,可以将每次的新着法确定为棋盘已有点的8联通方向上距离为1的点,由此可见,这棵树的规模非同寻常

局面评估

  • 顾名思义,我们需要对当前黑白子的局面分别打分,将分值作为局面的评估结果,对于两个持方,其评估分数互为相反数(val_black = score_black-score_white,val_white = score_white-score_black
  • 我们可以对局面上所有的棋子,分离其8联通方向的连成活棋的数量
  • 1653551782022.png
  • 对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一个位置的分值为其8联通(x,y,right_edge,left_edge)的评分之和
  • 最后将所有同色棋的得分相加作为该持方的分数,分数相减得到对应持方在本局面的分数
  • 实现:
    • 首先需要定义8联通方向的偏移数组,然后分离出对应的布局,这里可以用字符串来记录
//Key-val分值表
std::vector<Pattern> patterns = {
    { "11111",  50000 },
    { "011110", 4320 },
    { "011100", 720 },
    { "001110", 720 },
    { "011010", 720 },
    { "010110", 720 },
    { "11110",  720 },
    { "01111",  720 },
    { "11011",  720 },
    { "10111",  720 },
    { "11101",  720 },
    { "001100", 120 },
    { "001010", 120 },
    { "010100", 120 },
    { "000100", 20 },
    { "001000", 20 },
};
  • 最后从已有的key-val打分对中进行字符串的匹配(这里用的是Ac自动机匹配见后文),同时累加最后的得分
//Ac自动机匹配
std::vector<int> tmp = acs->ACSearch(s);
for (int j = 0; j <(int)tmp.size(); j++) {
  ans += patterns[tmp[j]].score;
}

小结:

  • Max-Min的搜索方式可以模拟人类下棋方式,将多轮后的最优解更新保存,得到一个经过多层考虑的节点,对于五子棋而言,考虑4层基本上就可以打败大多数人类玩家了。

  • 但是Max-Min的搜索方式存在严重的缺陷:

    • 对于搜索层数的增加,所需的时间与空间是指数级倍增的,例如在仅搜索1层的情况下,需要50ms,当层树上升为4层时,所需的时间就变成了$(50ms)^4 = 104mins$,显然一局饭后娱乐的五子棋不可能允许这么久的思考时间,接下来就引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剪枝方式:Alpha-Beta剪枝

Alpha-Beta剪枝

  • 在刚才的搜索中可以发现:1653409728215.png

    • 开始时我们得到的解为10,然后遍历到-5,此时由于我们是按照每个玩家都以最优解来行棋,因此聪明的对手一定不会选择-5的方式(因为前面有10可以让自己更优势),因此第三层Max的第一个节点,分值就是-10(针对自己)。同理在后面当18和21做出抉择时,会选择21,分值是-21,在第2层的Min层聪明的对手一定会想到我们会选择让对手是-10的方式(自己是10)让自己更优,,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根节点的左子树的最后分值为10。

    • 因此,我们可以将当前得到的结果作为返回值传递给上层,同时使用Alpha,Beta两个参数(初始化为-INF和+INF)分别记录Max层和Min层的最优解(Max层更新Alpha取二者Max,Min层更新Beta取二者MIn),一旦发现某一层更新完Alpha/Beta后发生了Alpha>=beta,进行讨论:

      • 如果上一层是Max,这层是Min,我们更新Beta后发现,现在的Beta比上层传来的Alpha小,说明上一层(Max)在遍历当前节点之前已经有一个解得到的了一个更分值更小的Min层子节点解,则当前点及其分支就可以剪掉,然后返回当前的Beta
      • 如果上一层是Min,这层是Max,我们更新Alpha后发现,上一层传来的Beta比现在的Alpha小,说明上一层(Min)之前已经有一个解得到的了一个更分值更大的Max层(子节点)解,则当前点及其分支就可以剪掉(或者也可以说是之前有一个Max层的子节点【Min层】得到了一个更小的解),返回当前的Alpha
    •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是用上面这个图,标出Alpha和Beta模拟一下过程:

      1. 首先初始化alpha = -INF,beta = INF,依次传递至最左下节点(10)并返回该节点的val = 10,其父节点为Max层更新Alpha为10,

      2. 再进入其右儿子,返回val = -5,比Alpha小不更新,随后返回Alpha = 10到其前的Min层,更新Beta为10,

      3. 进入该点的右儿子,继续遍历,返回val = 18,更新Alpha为18,出现Alpha>=beta ,剪枝直接返回此时的Alpha = 18。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剪枝是合理的:

        首先,在最底层的Min层,聪明的机器【当前持方为你的对手】一定会选择一个更大的值让自己处于最优,作为我们自己,肯定不希望你的对手的分越来越大,由于之前已经有一个分是10自己的下法可以让对方的分最后是10了,因此在这之后比他大的都不是最优解。

        但这里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假如说18的兄弟21的值改为-999,那这样岂不是更好吗,让他的分更小更有利于我们?

        请注意,对于最后的Min层,这里是对手做选择,也就是说,现在我们下完之后,对手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让自己达到18,一个是到-999,那么,聪明的对手一定会选择18,选了-999一定是在演你(犯傻),因此在新的节点的Min层有一个比之前的最优解更好(这里表现为分更高),那整个这条分支就不能选——如果下到这条分支,聪明的对手就会把这个高分选上,所以直接砍掉这整个分支就可以了。

      4. 随后9和-999都比10小,Alpha都不更新,直到后面到达999,Alpha发生更新,最后当遍历结束,Alpha = 10,beta = 999(下面简单画了个图,按着尖头方向就是遍历更新的顺序)

    • 1653546842768.png

小结

  • Alpha-Beta剪枝极大的减少了遍历的点,缩短了耗时
    • 根据本人实践,在不使用剪枝的的情况下,搜索极限大概是3层(本人是M1的Mac),四层基本跑不出来,加上剪枝后4层耗时在几秒左右,提升是肉眼可见的。
  • 缺点:
    • 这种Alpha-Beta剪枝,极其依赖搜索顺序,在最坏情况下,如果最优解在整个前序遍历的最末尾,那么相当于没有剪枝,因为为了找到最优解我们遍历了整棵博弈树。
    • 以之前的例子来说,如果将值为9的那棵树第一次搜索,则能剪掉的子树将增加一棵(10和-5的)。
    • 不难发现,对于每一次可以选择点进行搜索时,将越对己方有利的点先搜索,在更新alpha和beta后可以更早的发生剪枝,因此确定每一层的子树的搜索顺序变得极为关键,下面将对其进行优化——A*(启发式搜索)。

A*

  • 对于每一层的搜索次序,我们刚刚发现如果能先搜对当前持方更有利的会更早的开启剪枝,因此现在需要一种对当前点所有儿子的评估方法,使得先搜最好的,以尽早开始剪枝
  • 从所有的儿子里找最好的点也是一个对点评分的过程,这里提供两种方法:
    1. 对接下来要选的点,进行“点评估”,即统计其8联通方向的分数,按从大到小排序以得到搜索次序
    2. 使用之前的全局评估函数,对所有点进行评估,按从大到小排序以得到搜索次序
  • 似乎第一种算起来更快(其实差距不大),但是第一种可能会有一些极端情况,导致双方互冲活3而犯傻(概率很小),毕竟是点评估,很难照顾到全局,目前来看选择两种都可以,但后续优化过程中,用全局评估会更好(后文会给予解释)
  • 实现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只需要维护一下当前局面所有点周围的空点的评估分数,最后排个序即可(这边用到了stl的Set-红黑树,用堆或者数组都可以的,复杂度都是nlogn)

小结

  • 到目前为止,搜个4层已经是轻轻松松了,在较好性能的机器上还可以搜到6层(但是比较慢了),这也是传统博弈算法的局限性,棋力非常依赖搜索层数,直接体现就是4层以后可以下出很多双活3/眠4+活3
  • 但是我们的优化还没有停止,依然存在一些小点可以优化:
    • 每次回溯后在进入子树会存在一些重复局面,此时需要重复计同一局面的评估值,无疑增加了不必要的计算——Zobrist-Hashing
    • 在评估函数的匹配过程中,使用的是BF算法,如果对匹配进行优化,可以继续缩短运行时间——Ac自动机
    • 对于当前已经来到必胜局面时,没有必要继续深层搜索,对于已经出现了杀棋,并且是必胜局面可以提前终止搜索——IDA*(迭代加深)
    • 为了进一步增加棋力,我们可以在完成常规搜索时,再加一次深层算杀。实现起来并不复杂,原理就是再开一棵AB博弈树然后仅考虑活3和活4这种杀棋,这种搜索一般可以达到8-12层,但这个算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棋局逐渐复杂时,算杀需要的时间会更久,有超时的风险,本作没有加入算杀模块。

Zobrist-Hashing

  • 由于博弈树的搜索本质是树的DFS,因此在回溯和拓展新层时,会发生局面的重复,对同一局面重复计算无疑是增加了运行成本,如何避免对同一局面的重复计算,我们想到的比较好的办法是使用记录+哈希访问的方式快速查找已计算过的局面评估结果

  • 对于Hashing的方法,显然需要一个计算迅速并且冲突率低的方式将一个局面映射为一个(伪)唯一的HashCode

  • Zobrish提供了一个对于棋局的快速Hash方法:

    1. 对于场上的每一个持方(五子棋是黑白),建立一个对应的棋盘,每一个可落子的点,在该位置上生成一个64位随机数。
    2. 对于一个局面,对于所有的落子位置,取出对于持方的随机数棋盘上的64位随机数进行XOR操作
    3. 最后得到的值就是这个局面的HashCode
    4. 然后再使用拉链法或开放寻址法建立Hash_list即可
  • 对于五子棋,则是初始化两个15*15的ULL数组,填上64位随机数。不难发现,这种Hashing方式的最终冲突率与64位随机数的的质量有直接关系,由于五子棋的棋盘总共只有225个可落点,复杂度较小,因此可以使用C++的rand函数即可

    ULL getRandom64() {
        return (ULL)rand() | ((ULL)rand() << 15) | ((ULL)rand() << 30) | ((ULL)rand() << 45) | ((ULL)rand() << 60);
    }

小结

  • Zobrist-Hashing的应用,减去了博弈树搜索时因为回溯而重复局面所需要的运算,最直观的体现是实用6/8层搜索时,悔棋后再次落子AI的运算速度大幅降低,但本质是对搜索过程的优化,对搜索深度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极限在6层)。
  • 对于五子棋的局面Hashing方法有很多,核心点是要解决冲突率,这也是所有Hashing方法在设计时要遵守的原则。

Ac自动机

  • 字符串匹配的经典算法之一,主要针对的是多模式串下的多匹配问题
  • 基于Tire树和KMP,对于本项目中五子棋的棋局,存在很多前后缀相同的状态,因此使用Ac自动机可以加快局面评估中模式串的匹配
  • 构建过程:
    1. 根据模式串构建Tire树
    2. 利用KMP构造失败指针(类似于单匹配中的Next数组)
    3. 对于给定的新串进行匹配(利用失败指针进行回溯)
  • 本项目对Ac自动模块进行了oop封装,对于AcString.h & AcString.cpp

小结

  • Ac自动机的加入,优化了局面评估中分数匹配的过程,但可惜的是对于五子棋来说,Ac自动机和BF之间的没有体现太大的差距,只有到后期双方下到百手以上才略有体现。
  • 但是对于围棋、象棋等复杂度更高的棋类博弈AI,更快的模式匹配(使用Ac自动机)的优化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即初始的模式串越多,优化效果越显著

IDA*

  • 迭代加深顾名思义是将搜索的层数从小到大依次提高,如果在浅层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最优解则没必要进入深层继续搜索
  • 以五子棋为例,如果当前局面我们已经可以达到双活3,或者活4、成5等必胜局面,此时已经可以判赢,换而言之,继续搜索深层是没有意义的。
  • 我们假定搜索的最大深度是6层:
    1. 首先先从定义最大搜索深度为2层,
    2. 如果得到2层下的最优解已经可以判赢(局面评估分值足够大)
    3. 此时不必进行深层搜索,直接返回当前的走法即可
    4. 如果没有可以达到判赢的标准,继续进入最大深度为4层的搜索
  • 实现:只需要在Alpha-beta搜索方法中加入一个最大层(Maxdepth)的限制即可,到达限制直接返回,外层使用一个for循环设置Maxdepth参数为偶数即可(为什么是偶数之前说过:一攻一防的结果更可靠)

小结

  • IDA* 的加入最直观的感受是,AI在走出必胜局面后,行棋速度大幅增加(活3冲活4,活4冲活5的速度在6层下结果几乎秒出)。
  • 同时,IDA*可以提高些许棋力,对于对方的成双活3,眠4加活三的杀气能更好的进行防守,不会因为搜索到更深层而替换行棋方式输掉棋局。

贪心优化

  • 这是一个可以突破8层搜索瓶颈的优化方式,实测可以在前文优化基础上,可以将搜索层树提高到14层,然而这种优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
  • 原理:对于复杂度较低的五子棋来说,我们选择的下一步行棋的位置,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目的性),即下一步行棋后,棋局上的优劣势方会发生变化:体现在评估结果上,在对方行棋后,我方分数会变为负数,而在我方行棋后,对方分数又会为负。
  • 其次,我们发现,每一次的行棋其实总有几步是最鲜明的最优解,例如:
    • 对方活3,我们的最优解就是堵活三或自己冲4
    • 对方冲4,我们的最优解是堵眠4或自己成5
    • 可以发现,总有几步的分很高,其他的分很平庸
  • 因此,由于A*算法的加入,其实就是让我们可以先搜索这些分数很高的棋(很有可能是必走的棋,即不走就输),然后再搜索平庸的棋,而这些平庸的棋,很多情况都是对我们最优解没有影响的棋,甚至可以不搜。
  • 综上,我们只需要搜索每次A*得到的搜索序列中,前10个行棋方式,然后对其进行拓展,这样就可以在保证不会发生走臭棋的前提下,增大搜索层数得到更有利于我方的走法。

小结:

  • 这种贪心方法并不能用于所有的博弈算法中,换而言之是五子棋的特性(每一次选择都几个很凸显、分数很高的走法)带来的一种优化。
  • 但是这种优化也有局限性,假设最优的走法是在A*得到的序列中排第11位,那么就有可能因为只搜前10个的策略而丧失赢棋机会,实测当AI先手时确实会发生过这种情况。
  • 由于五子棋没有太多棋子攻杀,隔山打牛等在象棋、围棋中的绝妙走法,因此加入此贪心优化不会对棋力产生太大影响,但由于加入后可以大幅增加搜索深度,因此对棋力的提升相较于优化本身的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显著,用一个形象比喻就是,加入优化而带来的搜索层数的提高是10分,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是-3,最终还是进行了7分的正优化。
  • 本质上由于五子棋也不需要这么深的思考深度,4层已经可以有不错的棋力了,因此这种贪心优化的作用更多在于对付一些“套路”。

Qt制作UI界面、同时对AI进行oop封装

  • 使用QPainter绘制五子棋棋盘、棋子
  • 使用QMouseEvent获取鼠标事件,处理鼠标移动以及落子操作
  • 将棋盘操作进行oop封装为BoardWidget,继承QWidget
  • 最后将模式设置、难度选择、先后手选择、悔棋、重置、认输按钮等棋盘外UI进行封装为GameWidget,同样继承QWidget
  • 最终在Main中实例化GameWidget对象并调用父类的show方法即可
  • 将AI的操作封装为aiJudge类,接口传入已有局面和持方即可进行AI行棋。

成果预览

UI

  • 选择难度
    • PVE
    • PVP
    • Dedution——棋谱模式,输入棋谱后可使用AI走棋

1653841941818.png

  • 选择先手

    • AI
    • Human 1653842091081.png
  • 选择难度

    • 对应四个难度,括号内为搜索层数 1653842091081.png
  • 棋盘与功能按钮

    • 窗口标题为相关游戏模式参数
    • Restart,清空棋盘,AI与Human交换先手
    • Repentance,悔棋
    • Admit Defeat,认输
    • ResetGame,重设游戏模式
    • 下方棋盘鼠标位置为红色方块,单击鼠标完成落子,棋子上附有行棋编号,对方上一步行棋为红色字体 1653843309523.png

棋力测评

  1. 与第三方AI对战
  2. 利用在线对战平台与人类对战 1653844133696.png

About

基于Alpha- Beta剪枝Max-Min博弈树的五子棋对战AI + 搜索优化(IDA*,A*,Zobrist,Ac自动机,贪心优化) + Qt-UI界面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