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 update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audreyt committed Aug 21, 2023
1 parent a296025 commit 3fe7306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3 changed files with 19 additions and 19 deletions.
10 changes: 5 additions & 5 deletions 第三章 活在多元世界.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53,11 +53,11 @@

與上述相反的是,這些結構(例如:分子、有機體、生態系統、天氣系統、社會)是從各式(相互交織)層次的「原子」當中湧現的。這些層次至少有部份可以根據它們自身的規律和原則來理解,而不是從支配其底層組件的規則得出。在所有適用的領域中,關於「複雜性」或我們稱為「多元主義」的共同核心論點包括:

* **計算複雜性:** 即使還原主義在原則上/理論上具有可行性,然而基於它們的組件來預測高層次現象所需的計算量非常巨大,以至於在實務上並不容易做到。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證明它需要消耗計算量的資源價值,遠遠超過可透過解答來回收的資源價值。這也常常使得還原理論的可能性變得無關緊要,且還因爲這樣而樹立了還原的一個巨大障礙。
* **計算複雜性:** 即使還原主義在原則上理論上具有可行性,然而基於它們的組件來預測高層次現象所需的計算量非常巨大,以至於在實務上並不容易做到。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證明它需要消耗計算量的資源價值,遠遠超過可透過解答來回收的資源價值。這也常常使得還原理論的可能性變得無關緊要,且還因爲這樣而樹立了還原的一個巨大障礙。

* **敏感性、混沌和不可化約的不確定性:** 更糟糕的是,許多甚至是相對簡單的系統已經被證明會表現出「混沌」行為。如果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在經過一段時間後轉變爲最終行為的極端變化,則該系統被視為混沌的。最著名的舉證是“天氣系統”,時常被闡釋爲一隻蝴蝶拍動翅膀可能在幾週後導致世界的另一端引發颱風。在如此混沌效應的存在情形下,通過還原主義進行預測需要極端且並不實際的精確度。更困難的是,對於量測的精確度往往也有著十分嚴格的限制,精密儀器的測量方式可能因為前述的靈敏度預測引起重大變化,測量系統也會受到干擾。最毋庸置疑的版本就是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該原理基於這種邏輯對測量精確度設置了物理上限。

* **多層次組織:** 儘管有些人可能將上述觀察,視爲對科學的絕望。然而,另一個選擇是把它視爲「懷抱期待的理由」。期盼多樣化的分析/科學方法,能在不同條件、不同分析層次下,仍然是相互交織、產生有價值的成果。在這種觀點下,自然會尋求如何描述這些不同的方法,以及其「層次條件」(這裡指的是"最適用的層次")、如何交互作用,並將這類方法視為科學探索的核心成份。
* **多層次組織:** 儘管有些人可能將上述觀察,視爲對科學的絕望。然而,另一個選擇是把它視爲「懷抱期待的理由」。期盼多樣化的分析科學方法,能在不同條件、不同分析層次下,仍然是相互交織、產生有價值的成果。在這種觀點下,自然會尋求如何描述這些不同的方法,以及其「層次條件」(這裡指的是"最適用的層次")、如何交互作用,並將這類方法視為科學探索的核心成份。

* **關聯性:** 多層次組織,意味著許多不完全化約的認知方式。不過,如果這些都可以被切割成爲不同的科學領域,那麼單一原子論是否仍然可以在個別科學領域中佔主導地位呢?然而「複雜性」的一個關鍵要因是:不同層次的現象,經常決定了其他層次中的交互作用,甚至構成了其他層次的性質。舉例來說,較小層次裡的單位,可能由它們組成的較大層次來賦予某些身份和規則。雖然忽視這些交互作用的「近似解」,可能適用於某些現象,但在更多情況下,追蹤這些依賴關係並納入考量,往往極其重要。

Expand All @@ -70,7 +70,7 @@
在多元的視角下,則適用幾乎完全相反的譬喻:科學的追求,類似於從行星表面向外的結構建造。即便一開始這些結構可能是擁擠或競爭的,但只要向外擴展的足夠遠,需要填上的空間,就會擴展到無垠虛空之外。而隨著這些結構的分枝,生態則趨向更爲多元與和碎片化,互動和重組的可能性將比原先預期的更爲豐盛,然而,它們匯聚爲單一結果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低了。此外,這些不斷重新組成中的每一項都類似於有性繁殖,可形成新的結構,這些結構本身會沿著自己的軌跡進一步延伸。如此的進步體現了複雜性、多樣性和多元交織的重組。


儘管如此的多元視角,並不像一元原子論那般提出了最終、絕對真理的希望訴求,但它也同樣展現了希望:潛在進步的無限遠景,隨著它的發展放寬而不是收縮/收限。正如二十世紀的科學革命所生動揭示的那般,轉移往如此般的多元視角,並不意味著科學進步的終結,而是可能性的爆發。
儘管如此的多元視角,並不像一元原子論那般提出了最終、絕對真理的希望訴求,但它也同樣展現了希望:潛在進步的無限遠景,隨著它的發展放寬而不是收縮收限。正如二十世紀的科學革命所生動揭示的那般,轉移往如此般的多元視角,並不意味著科學進步的終結,而是可能性的爆發。



Expand All @@ -86,7 +86,7 @@

<img src="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pluralitybook/plurality/main/figs/science.jpg" width="100%" alt="Science">

> 舉例來說:圖 1:Mandelbrot 集(根據函數中的參數值描述簡單二次函數的混沌行為)在兩種尺規下的顯示。來源:維基百科(左)和 Stack Overflow(右)。
> 舉例來說:圖 1:Mandelbrot 集(根據函數中的參數值描述簡單二次函數的混沌行為)在兩種尺度下的顯示。來源:維基百科(左)和 Stack Overflow(右)。
邱奇的研究已證實某些數學問題在計算過程爲 "不可判定的" ,隨後在複雜性理論的研究中也已揭示,即使數學問題原則上可能是可判定的,不過,得出這樣的答案的計算複雜性往往相當巨大。這也使得將所有數學在經過計算後可化簡爲基本公理的夢想破滅了。

Expand All @@ -111,7 +111,7 @@
多元主義或許正是生物系統中是最自然的存在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就已不斷遇見多元的複雜性。而更令人驚訝的是,二十世紀的物理學正也揭示了這些原理 "一路向下" 延伸至底部,直達牛頓一元原子論開創的物理科學核心。


在十九世紀末時,克耳文勳爵(Lord Kelvin)大發厥詞地宣稱:「現在物理學沒有新的東西可以發現了。」,於此相反,二十世紀被證明是物理學歷史上最豐富、也最具革命性的時代。相對論(狹義、特別是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以及在較小範疇上的熱力學 / 資訊理論、弦理論,都顛覆了牛頓宇宙觀,在在顯示了「撞球檯模型」的簡單線性時間、歐幾里得空間的客觀現實,最多只是在熟悉的條件下有效近似 。在這些革命中出現的(後)現代物理學很好地說明了科學中的多元性,說明了多元主義是如何像著名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的題詞所暗示的那般,織入在現實的結構中。
在十九世紀末時,克耳文勳爵(Lord Kelvin)大發厥詞地宣稱:「現在物理學沒有新的東西可以發現了。」,於此相反,二十世紀被證明是物理學歷史上最豐富、也最具革命性的時代。相對論(狹義、特別是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以及在較小範疇上的熱力學資訊理論、弦理論,都顛覆了牛頓宇宙觀,在在顯示了「撞球檯模型」的簡單線性時間、歐幾里得空間的客觀現實,最多只是在熟悉的條件下有效近似 。在這些革命中出現的(後)現代物理學很好地說明了科學中的多元性,說明了多元主義是如何像著名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的題詞所暗示的那般,織入在現實的結構中。

- **計算複雜性理論:** 這是熱力學領域及其衍生範疇的核心。事實上,對於計算科學來說至關重要的資訊理論領域,幾乎完全源自熱力學的概念。數十億個子單元(例如,氣體或化合物中的分子,電線中的電子等)的行爲無法模擬,暗示了需要熱力學技術,來描述這些子單元的平均行爲。

Expand Down
Loading

0 comments on commit 3fe7306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