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slava Public

A High-performance、K-V Cloud Database.

License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krau233/slava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Slava 🎩

A High-performance、K-V Cloud Database.

GitHub Go Reference CircleCI Go Report Card

目录结构设计

  1. /web
    前端代码存放目录,主要用来存放 Web 静态资源,服务端模板和单页应用(SPAs)。后期考虑会实现slava的可视化页面。

  2. /cmd
    一个项目有很多组件,可以把组件 main 函数所在的文件夹统一放在/cmd 目录下。
    每个组件的目录名应该跟你期望的可执行文件名是一致的。这里要保证 /cmd/<组件名> 目录下不要存放太多的代码,如果你认为代码可以导入并在其他项目中使用,那么它应该位于 /pkg 目录中。如果代码不是可重用的,或者你不希望其他人重用它,请将该代码放到 /internal 目录中。

  3. /internal
    存放私有应用和库代码。如果一些代码,你不希望在其他应用和库中被导入,可以将这部分代码放在/internal 目录下。在引入其它项目 internal 下的包时,Go 语言会在编译时报错

    An import of a path containing the element “internal” is disallowed
    if the importing code is outside the tree rooted at the parent of the
    "internal" directory.
    

    可以通过 Go 语言本身的机制来约束其他项目 import 项目内部的包。/internal 目录建议包含如下目录:

    • /internal/apiserver:该目录中存放真实的应用代码。这些应用的共享代码存放在/internal/pkg 目录下。
    • /internal/pkg:存放项目内可共享,项目外不共享的包。这些包提供了比较基础、通用的功能,例如工具、错误码、用户验证等功能。 Tips:一开始将所有的共享代码存放在 /internal/pkg 目录下,当该共享代码做好了对外开发的准备后,再转存到/pkg目录下 /internal 目录大概分为 3 类子目录:
    • /internal/pkg:内部共享包存放的目录。
    • /internal/authzserver、/internal/apiserver、/internal/pump、/internal/iamctl:应用目录,里面包含应用程序的实现代码。
    • /internal/iamctl:对于一些大型项目,可能还会需要一个客户端工具。

    在每个应用程序内部,也会有一些目录结构,这些目录结构主要根据功能来划分:

    • /internal/apiserver/api/v1:HTTP API 接口的具体实现,主要用来做 HTTP 请求的解包、参数校验、业务逻辑处理、返回。注意这里的业务逻辑处理应该是轻量级的,如果业务逻辑比较复杂,代码量比较多,建议放到
    • /internal/apiserver/service 目录下。该源码文件主要用来串流程。
    • /internal/apiserver/options:应用的 command flag。
    • /internal/apiserver/config:根据命令行参数创建应用配置。
    • /internal/apiserver/service:存放应用复杂业务处理代码。/internal/apiserver/store/mysql:一个应用可能要持久化的存储一些数据,这里主要存放跟数据库交互的代码,比如 Create、Update、Delete、Get、List 等。

    /internal/pkg 目录存放项目内可共享的包,通常可以包含如下目录:

    • /internal/pkg/code:项目业务 Code 码。
    • /internal/pkg/validation:一些通用的验证函数。/internal/pkg/middleware:HTTP 处理链。
  4. /pkg
    /pkg 目录是 Go 语言项目中非常常见的目录,我们几乎能够在所有知名的开源项目(非框架)中找到它的身影,例如 Kubernetes、Prometheus、Moby、Knative 等。该目录中存放可以被外部应用使用的代码库,其他项目可以直接通过 import 导入这里的代码。所以,我们在将代码库放入该目录时一定要慎重。

  5. /third_party
    外部帮助工具,分支代码或其他第三方应用(例如 Swagger UI)。比如我们 fork 了一个第三方 go 包,并做了一些小的改动,我们可以放在目录 /third_party/forked 下。一方面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该包是 fork 第三方的,另一方面又能够方便地和 upstream 同步。

  6. /test
    用于存放其他外部测试应用和测试数据。/test 目录的构建方式比较灵活:对于大的项目,有一个数据子目录是有意义的。例如,如果需要 Go 忽略该目录中的内容,可以使用 /test/data 或 /test/testdata 目录。需要注意的是,Go 也会忽略以“.”或 “_” 开头的目录或文件。这样在命名测试数据目录方面,可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7. /configs
    这个目录用来配置文件模板或默认配置。

  8. /deployment
    用来存放 Iaas、PaaS 系统和容器编排部署配置和模板(Docker-Compose,Kubernetes/Helm,Mesos,Terraform,Bosh)。在一些项目,特别是用 Kubernetes 部署的项目中,这个目录可能命名为 deploy。为什么要将这类跟 Kubernetes 相关的目录放到目录结构中呢?主要是因为当前软件部署基本都在朝着容器化的部署方式去演进。

  9. /docs
    存放设计文档、开发文档和用户文档等(除了 godoc 生成的文档)。推荐存放以下几个子目录:

  • /docs/devel/{en-US,zh-CN}:存放开发文档、hack 文档等。
  • /docs/guide/{en-US,zh-CN}: 存放用户手册,安装、quickstart、产品文档等,分为中文文档和英文文档。
  • /docs/images:存放图片文件。
  1. /api
    /api 目录中存放的是当前项目对外提供的各种不同类型的 API 接口定义文件,其中可能包含类似 /api/protobuf-spec、/api/thrift-spec、/api/http-spec、openapi、swagger 的目录,这些目录包含了当前项目对外提供和依赖的所有 API 文件。例如,如下是 IAM 项目的 /api 目录:
    ├── openapi/
    │   └── README.md
    └── swagger/
    ├── docs/
    ├── README.md
    └── swagger.yaml
    
    二级目录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一个项目同时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访问方式时,可以分类存放。用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潜在的冲突,也能让项目结构更加清晰。

PR规范

  1. commit message 必须以todo编号: message 的样式做记录

分支type:

feature - 新功能 feature
fix - 修复 bug
docs - 文档注释
style - 代码格式(不影响代码运行的变动)
refactor - 重构、优化(既不增加新功能,也不是修复bug)
perf - 性能优化
test - 增加测试
chore - 构建过程或辅助工具的变动
revert - 回退
build - 打包

  1. todo编号的命名规则是:分支type/版本号-***(三位数的编号),eg: feature:0-001
  2. 多个commit需要squash后再进行提交
  3. 合并分支commit和rebase结合使用

使用 rebase 和 merge 的基本原则:

  • 下游分支更新上游分支内容的时候使用 rebase
  • 上游分支合并下游分支内容的时候使用 merge
  • 更新当前分支的内容时一定要使用 --rebase 参数

例如现有上游分支 master,基于 master 分支拉出来一个开发分支 dev,在 dev 上开发了一段时间后要把 master 分支提交的新内容更新到 dev 分支,此时切换到 dev 分支,使用 git rebase >master

等 dev 分支开发完成了之后,要合并到上游分支 master 上的时候,切换到 master 分支,使用 git merge dev

  1. Commit 信息规范:

0-002:summary

  1. fix the bug xxx
  2. xxx
  3. xxx
  1. 提交分支 feature/v0、test/v0(不要提交到main分支,由我来做最后的合并) pr merge requirement
  2. 提交pr后需要拉一个1-1的会与我对齐你的进度以及讲解你的代码同时进行code review,同时需要提交一份你的测试报告(包括pr概述、测试用例、测试结果截图)。 测试报告模板

关于提交 PR 的方法:

Step1:

首先你需要 fork 本仓库到你自己的 github 仓库,点击右上角的 fork 按钮(切忌只fork main分支!)。

Step2:

使用 git clone 命令将本仓库拷贝到你的本地文件,git clone 地址请点开项目上方的绿色 "code" 按钮查看。

Step3:

在你的本地按照todo对代码进行修改、提交。

Step4:

修改完后,是时候该上传你的改动到你 fork 来的远程仓库上了。你可以用 git bash,也可以使用 IDE 里的 git 来操作。对于 git 不熟的用户建议使用 IDE,IDE 也更方便写 commit 信息。

Step5:

上传之后,点进你的仓库主页,会出现一个 "Contribute",点击它,选择 "Open pull request",选择好你仓库的分支和你想要在这里合并的分支后,点击 "Create pull request",之后填写你的 PR 标题和正文内容,就成功提交一个 PR 。接下来等待我的approve/feedback。

Step6 (optional):

记得检查修改自己的 GitHub Public profile 里的 Name 和 Public email,位置在右上角头像的 Settings 里,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使用 squash merge 来合并 PRs,此时 squash merge 后产生的新提交作者信息会使用这个 GH 信息。

Todo

V0(计划开发周期1.9~3.27)

Todo codes Issues Contributors
docs:0-001 1. Readme update Qinwen
...... ...... ......
feature:0-019 1. LRU 2. LFU
feature:0-020 1. Geohash
feature:0-021 1. Clusters
2. Consistent Hashing
feature:0-022 1. TCC
feature:0-023 1. TTL
...... ...... ......
feature:0-036 1. Quicklist
feature:0-037 1. Linkedlist

V1(Docker+K8S/Cloud K-V Database)

Todo codes Issues Contributors
docs: 1-001 1. Readme update Qinwen
chore:1-002 1. Docker compose
feature:1-003 1. Generate Make file
feature:1-004 1. CI\CD
refactor:1-005 1. Go 1.17——>1.20

Reference Urls:

  1. github地址
  2. git操作参考
  3. 小林coding
  4. 极客时间: Redis核心技术与实战
  5. 7-days http server
  6. 代码规范
  7. Google 开源项目风格:格式 ‒ Google 开源项目风格指南
  8. Jenkins:创建您的第一个Pipeline
  9. Jenkins for go
  10. google云原生应用构建指南
  11. Go 程序员面试笔试宝典
  12. GraphSQL
  13. gRPC 官方文档中文版_V1.0
  14. Linux Shell命令
  15. 常用的命令行技巧
  16. Ginkgo
  17. testing - 单元测试 · Go语言标准库
  18. 后端 - Redis从入门到高可用,分布式实践

About

A High-performance、K-V Cloud Database.

Resources

License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